官员应去“戾气”重“德行”
21日,山东博兴县教育局公众号“博兴教育在线”发文称,博兴县正在实行“县管校聘”改革,环保局副局长王某的爱人宋某某并未被聘任。宋某某不服这一结果,于19日来到县教育局,谩骂并推搡教育局工作人员,擅自撕毁文件。环保局副局长王某也于当天来到教育局,对教育局局长石卫山进行辱骂并大打出手。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博兴县纪委,纪委表示,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8月23日北京青年报消息)
此消息一出,网上舆论哗然,当真是“官德官行皆等闲,冲冠一怒为红颜”。且不说这位红颜的无理取闹,就拿这位王局长的家见不平拔刀相助,在教育局办公室大打出手,这等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戾气”着实非同凡响,令人瞠目。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官文化的传统,更是有着“吏为人师”的说法。政府官员不同于普通百姓,他们手中掌握着党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利,因此公职人员的道德水平应起到典范作用。他们一旦做出有悖社会公德之事,其权利行为带来的负面效应必将严重损害政府的公共形象。试想,一个代表政府公信力和道德形象的官员刁蛮戾气、胡作非为、德行败坏,那么又怎么可能当好官?何以为政一方?如果放任这样“戾气任性”的官员不守官德,为祸一方,那么这个地方腐败横行在所难免。
诸葛武侯在《便宜十六策》中说:“举措之政,谓举直措诸枉也。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就是说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要任“贤”。贤,既有德行的能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不但是公务员的职业素养,更是为人的基本原则。
“吏为人师”,政府官员作为人民群众的表率,作为政府形象代言人,更应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纵观被淘汰下马的官吏,无论是“老虎”还是“苍蝇”,不难发现其共同之处,那就是党性修养不强,道德操守不高,不守官德,心里没有百姓,眼里没有党性,不爱党票爱钞票,不爱人性爱任性,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卑劣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心只想着自己的私利,致使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道路,遭到历史和人民群众的唾弃。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高尚的德行是做好党和人民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无论是招录新公务员,还是提拔干部,都要把德行放在重要位置。立身修心以德为先,清正自律以廉为本,常怀敬畏之心,少些任性戾气,提高思想觉悟,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消解和克制内心和贪婪和欲望,既有效防止国家公权力的滥用和官吏的骄傲自大、贪污腐化,又可以形成光风霁月的政治环境,为实现中国梦赶走雾霾、扫清障碍。
标 签:
( 网站编辑:图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