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城镇化不仅要看量,更要看质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靠行政命令、搞运动式,但《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地方层层分解、相互攀比、调整口径,存在人为推高城镇化率数字乱象,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与质量持续提高。(8月31日《经济参考报》)

        城镇化率数字注水,与地方GDP数字注水差不多,都属于地方领导干部不切实际、急功近利的偏差政绩观。但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GDP注水纯粹是玩“数字游戏”,全然是造假;城镇率数字注水的背后,是城镇户籍人口数量的激增和各种超预计的新城沦为“空城”“鬼城”。

        城镇化本身是政府主导的,打破城乡二元次结构,推动农民市民化进程,构建城乡居民享受相同基础配套、公共资源服务的好事。但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了凸显政绩,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枉顾自身实际,不切实际地大搞城镇化运动,打破城镇化进程其固有的规律和秩序,妄想认为地制造增长点、拔高增长率,虽然数字上看起来很美,实际上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只看量,不看质的城镇化,其实是在开城镇化进程的倒车。

        北方某个省会城市,“十二五”期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几乎呈现零增长,但是在“十三五”规划中却要求提高8个百分点,有干部表示:“完成这个指标可能性不大。”我倒是认为,要单单看指标,完成任务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地方在这项工作上不断给下级加压加码,再与领导干部考核升迁挂上钩,那么无论如何,地方都会想办法完成任务。但是这样一来,城镇化率就会变得虚胖,虽然工作成效凸显,但是后续如就业、医疗、上学等基础配套能否跟得上,并且能否满足忽然一下子增大的城镇户籍人口数量,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这样的案例并非个案,相信在全国范围内,不少地方领导干部有这种“拍脑袋决策”的现象存在。

        一方面是虚高的城镇户籍人口,一方面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退出机制的不畅,再一方面是超规模的新城建设,这三个方面一起作用,势必让城镇进程陷入困境。在给地方财力造成严重负担的同时,也给国家高层决策提供不实信息。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我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2.84个百分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增长5.89个百分点,两者相差超过3个百分点,多出来的建设用地面积也就自然而然变成了我们当前一些城市里的“鬼城”。

        城镇化进程重量轻质,就好比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人,只长身材不长智慧,其结果必然导致瘫痪。导致这种结果必然有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观偏差的问题,但是也与城镇化进程工作总体部署上层层分解、层层加码有关系,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导向,致使领导干部一门心思弄虚作假。必须认识到,城镇化进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一步一步走走稳,步子迈大了就会扯着蛋。

 

 

 

 

标 签:
( 网站编辑:致远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