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决不能没有信仰
有人说,信仰是一种精神支撑;有人说,信仰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有人说,信仰是生存的基本要素。不管信仰是什么,总之,作为人,不能没有信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信仰,那么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团结的基础;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就会在奋进的道路上迷失自我,甚至背道而驰。我们经常说,共产党人要坚守信仰,那么共产党人的信仰到底是什么?
十月革命的胜利号角,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精神在广大工农阶层的成功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也再次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放和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明确党的奋斗目标,其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时光飞逝、岁月流逝,世界发展瞬息万变,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人来说,亘古不变的是信仰,即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不懈努力奋斗。
中国自古就有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景,在孔子的《礼记·礼运》中就有对“大同社会”的生动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太平天国运动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也有这样的憧憬:“《天朝田亩制度》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思想与今天的共产主义理想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发自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呼声,都是为了实现公平、民主、自由、和谐的社会发展目标。所以,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有着深远的、广泛的、基础的根基。
应该说,中国历来的反压迫、反剥削运动期初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重新构建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结构,但是大多数运动到了后来,不是重蹈压迫阶级的覆辙,就是没有把理想坚持到最后、把思想统一到最后,所以多以失败告终。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一次次血的教训告诫我们:信仰不坚,大业不可谋;信仰不定,兴衰成败弹指一挥间。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针对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今天拓展到全体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穿其中的一个最为核心的就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关于信仰的问题,为何在今天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提及。我认为,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出于对民族发展事业的现实需要,需要统一党内思想,凝聚起精诚团结的强大力量。第二,出于保持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需要,信仰是共产党成立之初的初心所在,是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基础所在,也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所在。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不管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不管世界格局如何变迁,信仰不能丢、不能忘、不能变。第三,立足当前有的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生活作风腐化不堪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都属于没有坚定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追求丢失。因此,党性教育对于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崇高追求有着极为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
当今中国的发展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它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只有一个,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也不是其它什么社会。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其个人的人生信条,那么共产党人的政治信条就只有一个,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这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核心的,失去这一政治信条,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走上万劫不复的犯罪深渊,共产党员决不能没有信仰。
事实上,中国能够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取得今天令世界瞩目、让地球震惊的成绩,也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信仰。信仰是我们的统一思想,是我们的一致目标,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有了统一的认识、一致的目标,我们才能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发展的道路上同频同步同向前进。(作者:李丁乔)
十月革命的胜利号角,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精神在广大工农阶层的成功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也再次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放和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明确党的奋斗目标,其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时光飞逝、岁月流逝,世界发展瞬息万变,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人来说,亘古不变的是信仰,即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不懈努力奋斗。
中国自古就有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景,在孔子的《礼记·礼运》中就有对“大同社会”的生动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太平天国运动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也有这样的憧憬:“《天朝田亩制度》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思想与今天的共产主义理想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发自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呼声,都是为了实现公平、民主、自由、和谐的社会发展目标。所以,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有着深远的、广泛的、基础的根基。
应该说,中国历来的反压迫、反剥削运动期初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重新构建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结构,但是大多数运动到了后来,不是重蹈压迫阶级的覆辙,就是没有把理想坚持到最后、把思想统一到最后,所以多以失败告终。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一次次血的教训告诫我们:信仰不坚,大业不可谋;信仰不定,兴衰成败弹指一挥间。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针对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今天拓展到全体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穿其中的一个最为核心的就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关于信仰的问题,为何在今天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提及。我认为,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出于对民族发展事业的现实需要,需要统一党内思想,凝聚起精诚团结的强大力量。第二,出于保持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需要,信仰是共产党成立之初的初心所在,是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基础所在,也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所在。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不管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不管世界格局如何变迁,信仰不能丢、不能忘、不能变。第三,立足当前有的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生活作风腐化不堪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都属于没有坚定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追求丢失。因此,党性教育对于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崇高追求有着极为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
当今中国的发展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它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只有一个,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也不是其它什么社会。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其个人的人生信条,那么共产党人的政治信条就只有一个,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这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核心的,失去这一政治信条,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走上万劫不复的犯罪深渊,共产党员决不能没有信仰。
事实上,中国能够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取得今天令世界瞩目、让地球震惊的成绩,也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信仰。信仰是我们的统一思想,是我们的一致目标,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有了统一的认识、一致的目标,我们才能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发展的道路上同频同步同向前进。(作者:李丁乔)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