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压实责任,让干部表里如一

        18岁提拔为乡干部;36岁任烟台市福山区区长;48岁任济宁市市长;55岁成为山东省商务厅厅长。工作中,他雷厉风行,尽职尽责,被人称赞为“好干部”。然而,是什么让他近40年来辛苦树立起的完美形象,一夜之间轰然倒塌?随着8月16日和17日的庭审进行,吕在模的贪腐之路渐渐清晰。(8月30日《检察日报》)

        时间是检验真伪的最好标准,故白居易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吕在模辛苦维持40年的“完美形象”,在一夕间坍塌,说明再好的伪装,再好的演技,终难掩盖美丽画皮下扭曲的灵魂。对于这类贪腐能人得以被带病提拔,追根究底,在于相关责任人没有始终压实责任,才能一时得逞。

        为杜绝干部“带病提拔”,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再次给党委(党组)书记、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细化责任,既反映选人用人,责任重于泰山,更强调说明只有压实责任,从严把好干部的选拔任用关,筛选掉看似完美,实则病态缠身的干部,才能遏制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歪风邪气,不正之风,防止党员干部“带病上岗”,维护好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形象。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事实上,我国不缺好的制度,缺的是执行力,缺的是责任担当,缺的是对党的事业的忠诚。若不压实责任,即使出台再多的文件,最后也只能沦为一阵风、走形式。因此,对相关责任人压实责任,如在人选廉洁自律情况提出结论性意见执行签字制度,以此作为追责问责的依据,领导干部才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细细思量不认真履职的后果,算好政治账、算清经济账,才能不做“老好人”,不“和稀泥”,自觉在心中用责任构筑起坚固的防火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反之,用坏一个人,就会挫伤一大群。带病提拔虽然是少数,但社会危害性很大,不仅打击老实人,更挤压优秀干部的成长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所以,要让像焦裕禄、牛僧孺、杨善洲一样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唯有压实责任,形成真管真严、敢管敢严的氛围,领导干部才能把责任扛在肩上,以狠抓正风肃纪的霹雳手段,行关心爱护干部的菩萨心肠,实现选人用人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事业要发展,就必须压实责任,让吕在模、蓝军、杨卫泽之流难以鱼目混珠,“好干部”们才会卸下伪装,以老实做人、踏实干事、清白为官为工作生活准绳,做到表里如一,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