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有一种“任性”叫对抗组织



       2015年12月,《咬文嚼字》杂志发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任性”一词排在第七位。从字面意思上讲,“任性”一词指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近年来,我们常常听到:“咱有钱就是任性!”“咱有权就是任性!”还有:“这年头,大家都很任性”等等。在一个理性社会,当一个人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时,该是多么的可怕!在“任性”人眼里,什么规矩、规定、制度,甚至法律,都是给别人制定的,对我没有约束力;“任性”的人,就会由着自己的性子,全然不顾不管别人的感受和制度存在。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用半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对抗组织审查是错上加错》。文章介绍了几起典型案例:一是,贵州省纳雍县原副县长杨奎因严重违纪、对抗组织审查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杨奎是这样对抗组织的:早在2015年9月,杨奎在接受纪委约谈时,就对组织的提醒置若罔闻,坚决否认自己有问题,并在《个人情况说明》上写下“请愿”二字,请组织还其清白,还信誓旦旦地表示“多谢领导们的关心,我本人没有任何问题,我经得起组织的任何调查。”在他眼里,组织软弱可欺。
       二是,四川省蓬安县委原书记袁菱被人实名举报后,不但把老板们一个个叫过来订立攻守同盟;这位美女书记甚至还模拟纪委谈话,要求老板们严守“承诺”。三是,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经济技术开发办原主任杨河海因违纪问题被举报后,把单位小金库账簿拿回家焚烧了1个多小时。其间,他还不断给司机和会计打预防针,“纪委不管问啥都不要说。”四是,山东省莱芜市医药公司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敬贵在组织对其初核期间的对抗“表演”可谓丑态百出。他安排财务人员连夜加班重新抄账、篡改凭证,安排证人装病装疯住院等等。
       他们的“任性”,都是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这些自身不干净的人,自己有什么问题,当然自己最清楚不过;被组织约谈后,就预感自己的丑事已经东窗事发,总不能束手就擒吧?如果能侥幸蒙混过关,能把组织糊弄了,躲过了“这一劫”,这些帮着自己对抗组织的,自然是首功一件;只要自己不被“拉下马”,只要“留得青山在”,自己就不是自己了。大凡“任性”的人,都是自作聪明的人,甚至幻想反腐败斗争只是“一阵风”,顶过去就“安全”了。
       纵观“任性”者,无不是眼里根本就没有政治纪律和规矩,在违规违纪行径暴露后,才敢销毁资料、转移钱物、订立攻守同盟,甚至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对抗组织审查。“对抗组织审查”者,是对党极不忠诚,极不诚实,遵纪守法,只是说给别人听的;学习党规党章,只是做做样子。他们认为“八小时以外”,自己暗地出格儿、收点贿赂什么的,组织监督不了、发现不了、掌握不了;才自作聪明:组织不知道,别人不知道,自己不承认就没人知道。
       这种“任性”,实属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侥幸。他们在初审时,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还有的一点余威,负隅顽抗,千方百计“捂盖子”,千方百计对抗组织,企图瞒天过海、逃避惩处。其实,陈毅元帅早就告诫过:“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对抗组织,更是错上加错,连“悔改”、争取宽大处理的机会都被“对抗”掉了。
       违纪违规的党员干部对抗组织,不仅是一种“任性”,更是看不到党组织为挽救自己付出的努力。一个漠视纪律规矩的人,一个对组织阳奉阴违的人,一个无视组织伸出挽救之手的人,一个对组织耍小聪明的人,只能离党和人民越来越远,自己葬送掉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标 签:
( 网站编辑:南山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