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让更多青年人才守住科研理想

        又是一年求职季。面对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不少年轻人,尤其是优秀的硕士生、博士生是在进企业还是进研究所而纠结。他们面对的一方面是心中渴望的科学追求和科研理想,另一方面却是充满机会和诱惑的高薪待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少青年人才主动放弃可以继续科研的高校或者研究所,转而选择那些回报快,能够让自己体面生活的高薪企业。
        青年科研人才,作为市场化的人才要素,完全应该自由流动,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贡献智慧、发光发热,理应得到肯定。但是如果优秀的青年人才在现实面前,不得不“被迫”放弃科研,则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不可否认,在当前的科研院所中,青年人才还面临着许多头疼的问题。比如,科研管理行政化,青年科研人才科研束缚较多;薪酬待遇偏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无法得到保障;科研经费申请较难,论文发表与职称评定上存在较大压力……于是, “逃离科研”成为一些年轻人的现实选择。“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育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大胆探索,在“减负”、“致富”和“服务”上下功夫,从而最大限度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要“减负”,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极大调动广大青年科研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努力将他们从繁琐的项目申请、行政工作中解放出来,全身心投入科研活动。扫除体制机制障碍,不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研人才的研究活动,不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研人才的研究,给青年科研人才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科研活动。
         要“致富”,提高科研人员待遇。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科研单位如果不能给“一穷二白”的年轻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和照顾,他们就难以静下心来专心研究。唯有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工作上也才能更安心。因此,要让青年科研人员的薪酬待遇与贡献大小相匹配,生活上体面有尊严,从而最大限度激发青年科研人才的工作激情与创新活力。
        要“服务”,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科研院所对青年科研人才的创新成果,要加强知识保护,不断增加知识价值的社会效益。推动不同科技成果进行社会转化,一方面有利于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成为创新的实践者,成为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对科技成果进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推动青年人才更加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委组织部)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