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为官不为"固本清源
“为官不为”可以概括为五种类型:庸官、躲官、看官、懒官、木官。要坚决反对和纠正“从严治党导致为官不为、强力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的错误论调,将整治为官不为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人民网3月24日)
“官”是一种职业,低则为了养家糊口,高则为了体现人生价值,官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称呼,如果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一份沉甸甸的担子和责任,就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要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思想和精神负担。如果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把权力看作是私有财产,随意透支、无所畏惧,那么最终终将走向牢狱、自我毁灭。因此,对于权力,用对了,成为典范;用错了,成为罪犯,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只能是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高压反腐肃贪,大官小吏纷纷落马,苍蝇一拍一片,老虎一端一窝,一时间官场政坛清静了不少,其震慑作用使得一些官员有了一些收敛,不敢明目张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但有些还抱着观望心态和侥幸心理,依然暗箱操作、私欲难禁,但中央铁腕反腐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看清反腐并不是一阵风,从此之后,权力所带来的一切特权利益将一去不复还,于是一部分官员感觉很不适应,甚至滋生出“为官不易”的论调来,一股“为官不为”之风在干部队伍中悄然蔓延,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成为一种异化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使政党失去其生命力和先进性,最终丧失执政合法地位。
“为官不为”现象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背道而驰,危害性不容忽视。为官不为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更是体制制度在执行中监管不力甚至是缺少监管的一种表现,是党的工作机制不健全的一种反映。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很有可能蜕化成为一种不健康的官场文化,会恶化党政机关政治生态 。如果不下大力气进行清理和整治,为官不为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毒瘤,不仅会伤害政府公信力、败坏干部队伍形象,更会殃及群众利益、破坏发展环境,错失发展良机。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当正确的方针制定后,干部是关键。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是杜绝干部“为官不为”的重要前提。
全面从严治党,治理“为官不为”,营造敢于担当的政治生态,不仅是党风问题,也是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铲除“庸懒散、为官不为”的土壤。着力解决“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的问题,以作风上的大整顿推动思想观念的大转变、能力素质的大提升,努力锻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为官不为”必须“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增强监督震慑力,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要克服“老好人”思想,杜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及问错责、乱问责等现象和行为,切实正风肃纪、固本清源,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李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