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贿赂”不可小觑
近些年,有种另类的“做好事”:一些社区干部为辖区居民办好事情后,或暗示居民往单位送锦旗、写感谢信,或指引其给媒体爆料“扩大影响”,甚至出现媒体收到居民爆料措辞雷同的情况。(人民网3月27日)
基层单位和基层干部与群众打交道最多,承担着服务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职责和重要使命,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落实者,服务工作、作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地反映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基层干部为人民群众办事是职责所在、理所应当,但是,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意识不强,把为群众办事、履行职责行为当成是一种恩施,正是基于这种错误的思想导向,才出现办好事情后,暗示群众送锦旗、写感谢信。
时下,在作风建设的高压态势之下,“四风”问题在面上有所收敛,但并没有绝迹,出现了各种隐形变种。除了文中所述送锦旗、写感谢信等,比如还有荣誉贿赂等,有的人为了讨好领导,写几篇理论调研文章署上领导名字,一来可以为领导冠上有文化之名、二来也有不菲的稿费收入、三还可以捞取升迁的政治资本,送者也可以得到金钱难以买到的前途无量和超常提拔。双方可谓心照不宣、各得其所。这种荣誉贿赂可以说极具隐蔽性,各级领导部门要引起重视,这股荣誉腐败之风千万不可小觑。
荣誉贿赂所带来的危害会使我们的干部滋长不爱学习、不思进取的惰性思想,凡事有人包办代替,何必劳心费神苦作舟;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听到太多的假先进、假廉政、假信息、假数字,其背后所包含着政治贿赂,直接影响了大众的判断能力;荣誉贿赂混淆了黑白是非,搅乱了正常视听,败坏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党员干部就会失去群众支持,甚至走向群众对立面。
作为党员干部,不要忘了,党和人民赋予领导干部权力,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党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好这份权力是群众的期许所向,更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所在,本末不可倒置。
曾国藩曾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其意为仗义疏财能够团结人,严于律己能够使人信服,宽以待人能够得到人心,身先士卒能够领导众人。党员干部应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必有助;民有所忧,我心有虑;民有所求,我心有为。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感去解决老百姓的切身问题。如此,才能成为“咱老百姓的贴心人”,群众自然会拍手叫好,欢呼拥护,“一呼百应”。
“百姓心中有杆秤”,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在人民群众心里也就有多重。治理“隐形腐败”,需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只有大力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反腐败具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以无穷的动力源泉去破解那些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用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李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