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期权腐败”须把好干部“出口关”
2005年,54岁的杨先静如愿当上了正厅级巡视员,但也意味着再过几年他就要退休了。从那时起,杨先静思想上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问题。人未退休,心先脱党,“在位预约、退休受贿”的“期权腐败”,在杨先静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4月4日)
所谓“期权腐败”,即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手中权力,以各种手段为他人谋取利益,“回报”并不立竿见影,而是根据私下“协议”待其退休或离职后才以各种形式兑现。可见,在干部管理中,退休或离职是“期权”变现的必经之路,也是关键一环,俗话说“打蛇打七寸”,遏制“期权腐败”,就必须严把干部“出口关”,确保干部不拖泥带水,干净退出,廉洁“着陆”。
不难发现,问题官员在退出前总会搞一些“小动作”,要么搞突击提拔一些干部,安排“自己人”;要么和一些人交往频繁,建立“朋友圈”。如浙江首虎斯鑫良退而不休,退休后还依然是杭州政商圈里的“活动家”;赵少麟则任命南京、天津、济南三地的临时负责人,望“东山再起”。是狐狸总会露出尾巴,无论是权力的“变现”,赃款的“洗白”,还是官员的“上岸”,问题干部临近退出时,“期权腐败”的信号往往会更加频繁,稍加注意,留心观察,定会有所发现。
要用好离任审计这把利剑。把审计“关口”前移,变离任审计为离任前审计,不能等到问题官员“万事俱备,只等走人”的时候才引起重视。尤其是“期权腐败”的周期性长,隐蔽性强,决不能让审计关口一过,腐败官员就能“万事大吉”、“平安着陆”。必须强化对干部在任时的审计,把事后监督改成事前、事中监督,防范于未然,既可以发现问题的蛛丝马迹,又能给干部提个醒,打上“预防针”,避免干部一错再错。
其次,要完善终身追责机制。干部任职有任期,但责任追究和反复腐败无“任期”,把好干部“出口关”,就是要坚持“为官一任,责任一生”,让问题干部无法过关。通过完善和实行终身追责,给在任干部戴上“紧箍咒”的同时,也给离任的贪腐干部一道“催命符”,其作用在于威慑,告诫干部退休并不是跳进“保险箱”,这也是在警示“期权腐败”:“入行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让那些心存侥幸用权力进行“投资活动”的干部勒马收缰。
同时,要让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不退休”。干部退休或离职必须向组织“报家底”,不仅仅只是报告个人家庭、财产等状况,还必须包括本人去向、所从事的工作等情况。组织部门要进行调查和监督,特别要注意官员离任后与原单位、原分管领域的关系,提前阻断利益输送的通道,让“期权腐败”无法“变现”。(文/何浩民)
标 签:
( 网站编辑: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