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不走心,“隔心墙”何时能推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民风为之一新!但从近期报道的案例来看,仍存在少数干部“走读”的情况。如何才能让干部自发自觉地“身在心也在”?值得我们深思。(4月5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群众对“走读干部”的形象比喻,也反映了群众对这种现象的反感。工作在乡镇,居住在城里,工作长期迟到早退,把工作的地方当成了随便逛逛的地方,干了什么、人跑到哪里去了,组织和群众都不知道。干部“走读”,看似小事,实则大事,其本质上反映的是干部作风问题,这关乎干群及党群的血肉联系,不容忽视。群众费劲周折来办事,却找不到人,老百姓怎能不寒心?而“走读”这座“隔心墙”何时才能推倒呢,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走读”不仅给需要办事的群众造成困扰,也严重影响干群的鱼水关系,长年累月在党群、干群中间筑起一道无形“隔心墙”。对于“走读干部”们来说,连最基本的工作纪律都不能遵守,哪来心思抓工作落实?基层群众想办事还必须赶个大早,去晚了就是白跑。真正有困难时,也难得找到干部。这样的“走读干部” 脱离群众,不仅“走”低了工作效率,而且“走”差了干部形象,“走”疏了干群关系。这种不良风气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干部如果“走读”,难以在第一时间处理工作中的突发状况。若得不到及时处理,甚至会酿成大祸。
“走读”现象出现已久,成因也是多方面的。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受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耐不住农村乡镇的寂寞,总想着早点离开。上级部门抽查的频率不高,无法24小时了解基层干部驻村值班的情况,导致有些干部心存侥幸,偷偷离岗。再加上食宿条件不完备,基础设施相对较差,这些因素都导致基层干部“走读”行为的加剧。表面上看,干部“走读”是迟到早退,纪律松弛的小问题,实际上是脱离群众,思想作风“大顽疾”。对于走读现象,必须持之以恒的治理下去,不能让老百姓认为这是一场风,一场运动,过后又旧态如故。治理干部“走读”,留“身”更要留“心”。
根治“走读”现象,需要软硬结合。制度上,要建立健全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在干部考核上加以倾斜,让那些深入地方、心系群众的干部受尊重、受重用。同时,建立立体化的监督体系,严格问责制度,采取明察暗访、电话随访、实地检查等方式,给基层干部头顶架上“高压线”,从而使其坚守工作岗位。在人文关怀上,要注重对基层干部群体的关心,逐步改善乡镇机关基本生活设施,着力完善干部激励保障制度,让领导干部也有享受家庭温暖的权利。如果在人情和原则之间、为民服务和对家庭负责之间能找到适当的平衡,那么“鱼水情”的干群关系怎能不走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整治干部“走读”现象,不能一蹴而就,推倒这堵“隔心墙”更需时日。如果每位领导干部能多走点心,少一点“走读”,怎不会当好为民造福、帮民解难的贴心人,怎不会成为百姓拥护的好干部?(清雅)
标 签:
( 网站编辑: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