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需要破除“中梗阻”
为破解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中央明确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着力给基层减负松绑。这一举措在基层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盛赞基层减负正当其时、正中要害。好政策要落地见效,必须要破除“中梗阻”,切莫让基层干部“多收了三五斗”,空欢喜一场。
找准病因才能对症施策。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确实很辛苦,但这不是让基层干部喘不过起来的真正原因,之所以感觉基层负担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业务骨干留不住。很多年轻干部心静不下、身子沉不下,一旦有机会就化身“飞鸽牌”干部,导致一些地方“一个萝卜”要兼顾“几个坑”,做起事来疲于奔命,难以达到高质量。其次是手里无权责任大。基层承担着重要职责,但是在行政权力方面比较小,基层干部面对复杂的工作挑战时,处理问题的空间十分有限,导致办事有心无力。再次是责任太多压力大。一些乡镇每年要签各种的“责任书”“军令状”,每年要安排不计其数的调研观摩,一旦工作中出现问题又会有多个部门的轮番问责,让基层干部不敢大刀阔斧的干事创业。这些种种表象,本质上都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言行一致才能事半功倍。自中央《通知》出台之后,各地方纷纷响应,有些地方已经出台了为基层减负的实施细则,对开会次数、发言时长、调研方式、考核形式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一些部门领导也通过一些会议部署条线为基层减负的安排。从现时的情况来看,为基层减负的大氛围已经营造出来了,但具体落实的如何还有待观察。因为有些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还没有整改到位,以会传会、以文传文的土壤还存在,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变通”,通过微信群、QQ群、APP等进行工作的布置和考核,要求基层干部定位、晒图,让基层干部处处留痕。再好的政策如果在执行层面走样了,就难以达到实际的效果,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基层干部渴盼的不是一件有一件减负的文件,而是能够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空间。“光打雷不下雨”的虚假应付不会有任何市场。
健全机制才能形成长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想减负工作取得成效,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把减负措施的实施情况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方面,让基层党员干部成为减负工作的评议者,督促决策制定者多俯下身子、多听群众呼声,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的局面。坚决纠正那些搞运动、一阵风的思想,坚决防止急一时之功,图一己之私,损害基层干部的感情,挫伤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泗阳县委组织部 姜理想)
标 签:
( 网站编辑:图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