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既要“生活小康”也要“精神小康”
当前已经进入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各级党委政府都在狠抓复工复产、拉动内需消费、全力攻坚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然而,很多老党员却感叹“过去我们是生活贫困、精神小康,现在是生活小康了、精神贫困了”。
“精神贫困”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淡化、内心世界空虚、工作不求进取、生活情趣低俗、言论谈吐浅薄,具化为“干起工作兴趣缺缺、拿起手机精神亢奋”“学习理论无精打采、看着直播手舞足蹈”“循规蹈矩就是守旧、标新立异取代个性”;由此导致的社会影响为正向能量不足、娱乐风向媚俗、大众品味奇异,“土味至上”“历史阴谋论”盛行,文化领域“劣币驱逐良币”。
与物质匮乏导致生活贫困的情况正好相反,精神从来不缺乏供给的养料;特别在信息时代,除了书籍、杂志、报纸等传统传播媒介外,网络、电视、微信、微博等都是让我们精神生活得到充分滋养、实现升华的渠道。笔者认为,“精神贫困”的根源在于精神文明教育的缺失和核心价值观引导的缺位。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撑;如果“精神贫困”,必然庸碌无为。一个民族要发展,一个国家要强盛,同样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有了共同的精神支柱,人们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专心致志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要实现“精神小康”,一方面应当加强教育,循循善诱,帮助广大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另一方面要深入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摒弃媚俗无底线的低级乐趣,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正向的精神力量。(泗洪县委组织部 李堃)
“精神贫困”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淡化、内心世界空虚、工作不求进取、生活情趣低俗、言论谈吐浅薄,具化为“干起工作兴趣缺缺、拿起手机精神亢奋”“学习理论无精打采、看着直播手舞足蹈”“循规蹈矩就是守旧、标新立异取代个性”;由此导致的社会影响为正向能量不足、娱乐风向媚俗、大众品味奇异,“土味至上”“历史阴谋论”盛行,文化领域“劣币驱逐良币”。
与物质匮乏导致生活贫困的情况正好相反,精神从来不缺乏供给的养料;特别在信息时代,除了书籍、杂志、报纸等传统传播媒介外,网络、电视、微信、微博等都是让我们精神生活得到充分滋养、实现升华的渠道。笔者认为,“精神贫困”的根源在于精神文明教育的缺失和核心价值观引导的缺位。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撑;如果“精神贫困”,必然庸碌无为。一个民族要发展,一个国家要强盛,同样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有了共同的精神支柱,人们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专心致志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要实现“精神小康”,一方面应当加强教育,循循善诱,帮助广大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另一方面要深入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摒弃媚俗无底线的低级乐趣,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正向的精神力量。(泗洪县委组织部 李堃)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