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着力”抓落实检验“两学一做”成效
当前,正值两个“五年规划”交替接续的特殊时期,科学总结“十二五”,对推动“十三五”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着眼“四个全面”,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和“五位一体”建设,把狠抓落实作为检验“两学一做”成效的重要标尺,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谋事干事。具体来讲,要做到”五个着力”。
着力从严治党抓落实。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委要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切实履行从严管党治党主责主业。要围绕脱贫攻坚、项目投资、产业发展“三大主战场”,真正把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用到关键岗位,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要坚持分类调研、分类施策,差异化制定指导标准,探索构建各领域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作用发挥的有效模式,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要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抓好细化落实五个主体责任、学深悟透政策纪律规定、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干部选任监督、防范换届纪律风险、从严从快查处信访举报、全覆盖开展巡回督查七项重点工作,加强换届风气监督。要坚持挺纪挺规在前,认真学习贯彻《准则》《条例》,从严从实落实两个责任,扎实开展“回头看”和巡视问题整改工作,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着力脱贫攻坚抓落实。实现“十三五”目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最大的短板是脱贫攻坚,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仍然是脱贫攻坚。因此,要持续强化责任意识。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职尽责,率先垂范,争做脱贫攻坚的排头兵、突击队、生力军,并充分动员发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要始终把“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要求,始终把资源和力量聚焦到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村和贫困群众上来,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确保扶真贫、真脱贫。要全力打好以“安居扶贫”为重点的“3+12”组合拳,围绕既定的“线路图”和“时间表”,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分类指导,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真正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要坚持完善责任体系,强化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职责,对照“三张清单”,逗硬落实责任,努力构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一岗双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着力项目投资抓落实。项目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重要支撑,关系发展质量,决定发展后劲。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扭住项目投资这个“牛鼻子”,大力实施大项目促大发展战略。对上要加大项目争取,着眼“五大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利好,盯紧国家重大工程包、“十三五”规划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契机,立足地方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谋划储备重大项目,积极对接争取资金。对下要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行园区孵化、企业带动、社区服务等多种创业模式,整合培训资源,抓好建卡贫困户、库区移民等重点群体的创业就业,激发多层次、多人群创新创业。对外要强力推进精准招商,在大力引导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上再下狠功夫。要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攻坚行动,招大引强,好中选优,引进一批大而好的项目。对内要充分激活民营资本。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全面清除各种隐性壁垒,降低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门槛,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
着力产业发展抓落实。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骨肉,更是实体经济的命脉。我们必须把产业发展放在先导性和基础性位置,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完善提升工业发展平台,优化规划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强化分类指导。立足区域实际,引导订单多、销路好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支持低效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严格企业退出机制,盘活“僵尸企业”。巩固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完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能,深化现有农村改革创新成果运用,建好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加大农产品“三品一标”创建力度,促进特色优势产业上档升级。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入实施商贸物流业“互联网+”战略,切实推进特色街区和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着力依法治理抓落实。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方略、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是民心所向、发展所需、稳定之要。我们要突出问题导向、抓住重点方向、抓实关键环节,推动依法治理的地方实践。法治的核心在于规范公权、保障私权。要严格执行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坚持常态学法、任前考法、年度述法制度,强化依法执政的观念。要规范政府的职能职权,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建立完善执法程序,探索构建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要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坚持司法为民,提升司法公信力。要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编制实施“七五”普法规划,继续深化“五建五强”治理体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媒体公益普法制度。要加大基层依法治理力度,探索发挥村规民约、市民公约、行业规约、团体章程的规范自律作用,努力推动法治精神和法治观念进心入脑、有意识、成习惯。(文/盛大镔)
着力从严治党抓落实。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委要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切实履行从严管党治党主责主业。要围绕脱贫攻坚、项目投资、产业发展“三大主战场”,真正把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用到关键岗位,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要坚持分类调研、分类施策,差异化制定指导标准,探索构建各领域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作用发挥的有效模式,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要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抓好细化落实五个主体责任、学深悟透政策纪律规定、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干部选任监督、防范换届纪律风险、从严从快查处信访举报、全覆盖开展巡回督查七项重点工作,加强换届风气监督。要坚持挺纪挺规在前,认真学习贯彻《准则》《条例》,从严从实落实两个责任,扎实开展“回头看”和巡视问题整改工作,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着力脱贫攻坚抓落实。实现“十三五”目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最大的短板是脱贫攻坚,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仍然是脱贫攻坚。因此,要持续强化责任意识。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职尽责,率先垂范,争做脱贫攻坚的排头兵、突击队、生力军,并充分动员发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要始终把“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要求,始终把资源和力量聚焦到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村和贫困群众上来,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确保扶真贫、真脱贫。要全力打好以“安居扶贫”为重点的“3+12”组合拳,围绕既定的“线路图”和“时间表”,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分类指导,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真正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要坚持完善责任体系,强化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职责,对照“三张清单”,逗硬落实责任,努力构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一岗双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着力项目投资抓落实。项目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重要支撑,关系发展质量,决定发展后劲。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扭住项目投资这个“牛鼻子”,大力实施大项目促大发展战略。对上要加大项目争取,着眼“五大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利好,盯紧国家重大工程包、“十三五”规划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契机,立足地方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谋划储备重大项目,积极对接争取资金。对下要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行园区孵化、企业带动、社区服务等多种创业模式,整合培训资源,抓好建卡贫困户、库区移民等重点群体的创业就业,激发多层次、多人群创新创业。对外要强力推进精准招商,在大力引导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上再下狠功夫。要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攻坚行动,招大引强,好中选优,引进一批大而好的项目。对内要充分激活民营资本。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全面清除各种隐性壁垒,降低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门槛,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
着力产业发展抓落实。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骨肉,更是实体经济的命脉。我们必须把产业发展放在先导性和基础性位置,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完善提升工业发展平台,优化规划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强化分类指导。立足区域实际,引导订单多、销路好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支持低效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严格企业退出机制,盘活“僵尸企业”。巩固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完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能,深化现有农村改革创新成果运用,建好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加大农产品“三品一标”创建力度,促进特色优势产业上档升级。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入实施商贸物流业“互联网+”战略,切实推进特色街区和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着力依法治理抓落实。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方略、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是民心所向、发展所需、稳定之要。我们要突出问题导向、抓住重点方向、抓实关键环节,推动依法治理的地方实践。法治的核心在于规范公权、保障私权。要严格执行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坚持常态学法、任前考法、年度述法制度,强化依法执政的观念。要规范政府的职能职权,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建立完善执法程序,探索构建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要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坚持司法为民,提升司法公信力。要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编制实施“七五”普法规划,继续深化“五建五强”治理体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媒体公益普法制度。要加大基层依法治理力度,探索发挥村规民约、市民公约、行业规约、团体章程的规范自律作用,努力推动法治精神和法治观念进心入脑、有意识、成习惯。(文/盛大镔)
标 签:
( 网站编辑: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