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太行新愚公” 争做合格党员
李保国同志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他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区,把“生态治理”和“科技富农”作为毕生的追求。他将几十项科技的种子播撒到山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将荒山变成了绿地,让山里人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因此,他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太行新愚公”,其“愚”字诠释了一个知识分子与国家与百姓血肉相连的情怀与担当,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信仰的坚守、对党的忠诚。正值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李保国同志的“新愚公”精神,值得我们去深学悟透,以学促行。
学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百姓情怀。“李保国手机存储的电话号码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农民朋友的,他们随时随地找这位大教授释疑解惑”。在李保国心里,农民的事儿比什么都重要,用他的话来说“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一个大学教授,把自己当成农民、与农民为友,对此,在多数人看来是卑愚的,其实不然,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勇于担当,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更是一个党员应有的精神追求。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人民的幸福贡献毕生精力,李保国同志做到了,他为我们年轻一代的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将知识与科技,根植于农民群众之中,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知识提升农民观念,让科技带动脱贫致富。
学他扎实苦干,勇于拼搏的实干精神。太行山区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是全国的贫困山区,也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李保国放弃大学优良的教学环境、城市体面的生活和更有“钱”途的事业道路,而毅然选择奔赴贫困山区,给山里人带去希望。在这个“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的现实社会里,他的选择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三十多年,他将大山当做实验基地、将田间地头当做授课教室、把山区生态治理和村民脱贫致富当做研究课题、把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最终赢得了山区百姓的深情爱戴。他的“愚公移山”拼搏精神,必将激励着更多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扎根基层,施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学他甘于奉献,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李保国选择去艰苦落后的太行山区,一干就是三十年。何以选择了一条艰辛之路?因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常说:“我是党员,就应该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组织的承诺。他的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和政治品质。作为党员,应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坚持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关系,做一个甘于奉献、忠于人民的合格党员。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当代的知识分子,“修身齐家”不是终点,“经世济民”才是人生目标和意义所在。当前我国正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精准脱贫”攻坚阶段,我们应向李保国同志学习,以民为本、心系群众,将知识科技带到精准扶贫的一线,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向“太行新愚公”看齐,要有坚定的信仰和忠诚的品格,秉持造福人民的公仆情怀,扎实苦干、甘于奉献、忠于人民忠于党,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不懈地去践行、去弘扬“新愚公”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