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脱贫攻坚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近日,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深夜撰文,公开谈了很多扶贫干部“早就想讲却不敢讲”的问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些贫困户以“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的心态,对党的好政策没有一丁点感恩心理,对政府给他的大力帮助没有一丁点好歹的鉴别,被国家的好政策养得“浑身不舒服”,一有不如意就去找政府“闹”;还有少数贫困户,对来家里帮扶的干部很麻木,认为干部比他更得急,他不脱贫干部交不了账……,文章列举的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也着实让不少扶贫干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在物质帮扶的同时,教育引导要紧紧跟上,唯有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才能取得实效。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贫困往往比物质贫困更可怕。在物质贫困中,贫困户可以通过扶贫资金补助、扶贫项目实施、个人勤奋工作等方式逐渐摆脱贫困。但是,在精神贫困中,人会丧失斗志,不思进取,失去向贫困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扶贫效果也不会明显,甚至有的等扶贫干部一走,还会出现坐吃山空,重返贫穷的现象。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天上不来不会掉馅饼”,好日子一定是干出来的。扶贫干部要明确“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干部群众共同走出贫困的强大合力,激发起贫困群众走出贫困的内生动力。扶贫干部要在贫困群众中常立艰苦奋斗之志,常鼓自力更生之气,鼓励贫困地区群众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挥洒汗水,勤劳致富。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对于上级部门,在考核扶贫干部在扶贫项目推进、扶贫任务完成时,也应该多引导扶贫干部重视对贫困群众的精神帮扶;对于扶贫干部,要多开屋场院子会,多给群众交一些政策的底,多跟群众交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唤醒群众支持政府、配合政策、主动攻坚脱贫的意识;对于贫困群众,要在其中找到勤劳致富的典型和榜样,大力宣传、典型带动,形成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生命。”对贫困群众的物质帮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推力,但贫困群众的志气和信心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只有切实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面貌,化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才能真正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委组织部)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