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扶贫也要刹住“懒汉”现象

        中央明确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目标,但时下有地方把扶贫当成慈善救济,只为贯彻精神、落实指标,所以简单粗放、大水漫灌,只管“肚子”、不管“脑子”。这让一些贫困群众有了“输血期待”,搞生产不积极,争当贫困户最积极。有点扶贫成了养“懒汉”之味。
 
        自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都是持续加大,慢慢的,贫困户可以领到越来越多的资金和物质,但是也正是由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太好了,形同脱贫致富变成了拖贫至富。极少数的贫困户没有借助好政策好形势主动脱贫,反而想着天上掉馅饼,坐等国家的政策扶持和物资资助,坐享其成,产生了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要真正扶贫,扶好贫,还是要采取有效手段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把那些原本好吃懒做,坐享其成的“懒汉”也要拉进主动扶贫的队伍中来,别让脱贫攻坚成了干部的“单相思”和“独角戏”。否则,到终了,个别贫困户不仅贫困的帽子摘不掉,还得被人带上一顶“懒汉”的帽子。

        “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不能让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党委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4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进一步坚定信心、找对路子,坚持苦干实干,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原原本本把党的政策落实好,做好扶贫扶智,积极投身生产劳动,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不是拖贫至富。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