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低俗直播PK:流量狂欢下的法治失守与文明倒退


     低俗直播PK:流量狂欢下的法治失守与文明倒退

 

近日,江西省横峰县多名主播为博取流量,在直播PK中实施“订书机钉肢体”“皮带抽打”“别针穿唇”等极端低俗行为,并将视频传播至粉丝群,最终被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八条依法行政处罚。这一事件不仅突破了法律底线,更暴露出网络直播行业在流量至上逻辑下的价值扭曲,亟须以法治之力刹住这股“审丑狂欢”的歪风。

一、流量异化:从娱乐互动到暴力展演的畸变

网络直播PK本是主播间互动引流的常见形式,但在部分从业者手中,却异化为“流量赌博”的工具。此次横峰主播的极端行为,本质上是将人体作为“流量筹码”,通过制造生理痛感和视觉冲击刺激观众打赏。这种“自残式表演”并非孤例——从四川巴州主播的低俗连麦调戏,到南京网红虚构“解救被虐母女”骗取同情带货,部分主播为追逐利益,早已将法律与道德抛诸脑后。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行为通过粉丝群定向传播,形成封闭的“毒流量”生态。横峰事件中,主播将血腥画面传播至特定群体,不仅加剧了不良内容的扩散,更可能诱发模仿效应。据统计,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7.2%,若任由这类低俗内容侵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其危害远非短期流量收益所能抵消。

二、法治亮剑:穿透平台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面对直播乱象,横峰公安的及时处置彰显了法治威慑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八条,利用网络传播淫秽信息可处十日以上拘留并处罚款,此次对4名主播的行政处罚,既是对个体行为的惩戒,也是对行业乱象的警示。对比2024年四川巴州主播因低俗直播被行政拘留,以及抖音平台对“克里西”等网红的封号处理,这些案例共同传递出明确信号: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挑战公序良俗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事件暴露出平台监管的漏洞。尽管抖音等平台已引入音频AI审核大模型,实现秒级断播,并通过“健康分”机制将主播行为与收益绑定,使直播间违规率显著下降,但仍有主播通过粉丝群等私密渠道传播违规内容。这提示我们,平台需进一步强化“全链条监管”,不仅要拦截直播中的违规行为,更要清理二次传播的“灰色地带”。

三、共治路径:技术、制度与伦理的三重重构

治理低俗直播乱象,需构建“技术防控+制度约束+伦理引导”的立体化体系:

1. 技术赋能精准治理:推广抖音等平台的“AI+人工”双审核机制,利用音频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实时拦截低俗内容。2024年,抖音通过AI大模型将违规内容处置效率提升55%,无限期回收32万个违规账号,这一经验值得全行业借鉴。

2. 完善制度规范:加快推进《网络直播行业管理条例》专项立法,明确主播行为边界与平台责任清单。2025年《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提出细化平台责任、强化信用监管等措施,需尽快落地实施。

3. 强化伦理引导:建立主播职业化培养体系,鼓励“知识型”“公益型”直播,挤压低俗内容生存空间。例如,抖音通过“风铃计划”扶持优质内容创作者,陕西师范大学邀请老教师手写录取通知书传递人文温度,这些案例证明,优质内容完全可以在流量竞争中脱颖而出。(田太发  供稿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