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改革高考,筑牢教育公平基石

尽管各界一再呼吁改变“一考定终身”,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但高考仍是当下促进社会阶层有序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是寒门学子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大希望,是守护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底线。(来源:6月6日人民日报)

今年的高考,格外牵动人心。部分省份将迎来全面推行“新高考”之前的最后一次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从去年的18个增至今年的26个,确保高考平稳公正进行,凝聚着整个社会对于高考科学性与公正性的高度关注。

每年的高考日都是一年中最令人关切的日子。与高考有关的每一次政策调整,不仅关系到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也触动着社会最为敏感的神经。究其原因,尽管各界一再呼吁改变“一考定终身”,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但高考仍是当下促进社会阶层有序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是寒门学子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大希望,是守护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底线。

但是,“读书没用”的现实冲击正在啃食着人的灵魂。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有13个省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近5年,全国高考弃考率基本稳定,约为10%。按此比例计算,2015年高考弃考人数约一百万。在弃考的人群中,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更多的弃考学生直接选择了就业,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学费高、就业难而放弃高考,这些多是来自农村或贫困地区的考生。他们放弃高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读大学的性价比太低。比如,熟练砖瓦工一个月10000元,木工一个月8000元,按摩师一个月7000元,保姆一个月6000元,一般技术蓝领4000元起。而大学毕业生出来2500元,名校毕业干五年4000元,博士找不到工作,海归有工作经验要求月薪5000元被拒,有的高校毕业做运营商摆摊且五年不涨工资……曾经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逐渐被“读书没用”的观念所取代。

是什么让学历不断的贬值?如果说文凭是一种货币,那么投资越多,应该对未来的购买力就越强。但如今,功利的教育,低质的教学,贬值的文凭,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应有的竞争力。于是本科生揣着毕业证书却工作难找,结果就寄托在考研上;硕士生难找工作,就再读个博士。学历的贬值,让他们不知到底应该拿什么样的文凭在江湖上混,在社会上闯。

多少年来,高考作为中国大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各地录取线相差悬殊、异地参加高考困难,高考加分形形色色;以及继而出现的高考移民,高考舞弊、权力寻租乱象,正在蚕食高考的神圣感和公信力。更可怕的是,“注水文凭”背后的权学交易、互相利用的灰幕。“劣币驱逐良币”使我国的学位含金量不断下降。官员的“注水文凭”泛滥是大学生文凭贬值的“杠杆”,学校的权学交易是构成学风不正的风源。在职研究生就是一条迅速获得更高文凭的捷径。这种“五不型”,即“不用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不用上课、不用做作业、不用写论文、不用自己交学费”,或者是“论文型”,不上课、提交一篇质量不高的论文,就拿到一张学位文凭。形形色色的各种权学交易,为一些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官员提供了升迁的台阶,伤害了那些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的莘莘学子。而有限的教育资源又被大量消耗,真正的求学者被排斥,

我们看到,在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当下,面对各种难啃的“硬骨头”,能否真正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能否真正彰显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与终身学习的理念……改革高考,改革学历获得的机制体制,必须踏石留印,以“壮士断腕”胆气治理“权学交易”,以“刮骨疗毒”之痛取缔“注水文凭”,变“在职学习”为“在校学习”、变“在职学历”为“在职结业”,把“弄文凭”变为“真学习”,大学生的价值才体现得出来,筑牢教育公平基石才算找到突破口和着力点。这是民众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

筑牢教育公平基石,捍卫社会公平正义,高考正当时,堵住“注水文凭”源头也正当时。(作者:张锦林)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