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诸葛亮的“空城计”功在“知己知彼”



    自己带不走,别人能抢走的是金钱;自己带不走,别人抢不走的是知识;自己能带走,别人也抢不走的是智慧。重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重现经典战例--诸葛亮的“空城计”,让笔者感慨,此计的成功贵在“知己知彼”。

  “空城计”讲的是诸葛亮丢失街亭后,被司马懿大军追杀,当时诸葛亮手中无兵,只好大开城门,派老兵在门口洒扫,自己安坐城楼抚琴,司马懿赶到后,怀疑诸葛亮在城内伏有重兵,随后撤军。

  此计为险计,战事双方非“知己知彼”,不能为之。《孙子·谋攻篇》中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诸葛亮知己,不但很了解自己,还很了解自己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设定”。诸葛亮还知彼,深刻了解司马懿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所以他能“计谋得逞”、侥幸逃脱。当然,我们在此只从文学作品本身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从经典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的现实意义来讨论问题。

  “空城计”是“不欺售欺”的典型。“不欺售欺”是以不欺骗来欺骗。诸葛亮在草船借箭、赤壁大战、七擒孟获、北伐中原等战役中声威大震、名动江湖,给人留下了小心谨慎、博学多思、神机妙算、深谋远虑的鲜明印象,人们就深刻记住并接受了这一形象。司马懿也不例外,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怎么着也不会怀疑诸葛亮会冒险,更不相信诸葛亮会被逼到穷途末路,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使用“空城计”。诸葛亮更是深知司马懿冷静、理智、小心、多疑,遂将计就计、铤而走险,故布疑阵,巧用暗示、诱引,牵着司马懿的鼻子走,最终剑走偏锋,让自己在有惊无险中虎口逃生。

  这也印证了“只有谨慎的人才不会做大胆的事,也只有谨慎的人才最能够做大胆的事”这句话的含义。因为谨慎的人一直都小心谨慎,突然大胆一回没人相信。司马懿就是在这种惯性思维的方式下“中招”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诸葛亮的这出戏是唱给司马懿的,如果换作别人,那就另说了。如果诸葛亮碰到的是山贼、强盗、土匪或其他大将,也许就不会发生“空城计”这样的故事了。一来诸葛亮可能不会落此境地、走此险棋;二来山贼、强盗、土匪或其他大将的思维方式不像司马懿那样的知识分子,想问题复杂,处理方式多样。他们可能直接进城抓人;或者派一个侦察连进城看看,探个虚实;或者用个神箭手把诸葛亮射下来;再或者把诸葛亮围起来,围而不打等等。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古老的“空城计”智慧、古老的知己知彼经验总结,给我们新时代的现实工作生活带来依然鲜活、正能量满满的启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我们干事创业要看方向,看“风向标”,知敬畏。不能蛮力大干、埋头苦干、逞强乱干。明令禁止不许做的就不做,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要将触碰规则底线当胆色,不要将践踏法纪法规当乐事,哗众取宠、博人眼球,这样只会努力越大,偏离越大。要有底线思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工作任务非常熟悉,特别是对领导干部来说,首先要搞清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路线,其次对工作的实际情况要熟之又熟,最后把中央、省、市等各层级的方针政策路线和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当好干部、做好贯彻落实。坚决杜绝违背政策干事,胸无成竹干事。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如今“碎片化”的电子阅读时代,还是让我们静下心来重温经典、回味名著,找回阅读的乐趣、找回曾经的那种愉悦心境。(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委政研室副主任 徐圣娥)

 
标 签:
( 网站编辑:南山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