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当“近学”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党员干部教育的现代化传播手段,不仅在推进基层党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提高村居(社区)文明程度,改善村居(社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受地域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农村地区的基层远教站点资源利用率不高,党员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要想在广大农村地区充分发挥远教平台作用,应从三个“贴近”着手,缩短“远教”与农民的距离。
教学内容要贴近农村需求。紧紧围绕“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要求,积极整合科技、教育、农林、文化等方面的教学资源和技术力量,自主开发制作一批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地实际、贴近农村需求的“乡土教材”。通过定期下发节目需求调查表、走访征求意见等方式及时掌握党员干部、居民的节目需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增强远教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方式要贴近农村实际。积极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建立实践基地,为他们提供“理论+实践”的学习场所,对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除收看课件内容外,还邀请相关专家授课辅导,帮助村民理解和掌握,通过把老师“请进来”和把学生“带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吸引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眼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主题要贴近农村生活。拓展远教的辐射面,鼓励普通居民参与,并针对不同的群体设立不同的教学主题,延伸远教平台功能。定期组织党员、村居(社区)干部学习基层党建和政策理论知识;组织妇女收看学习计生政策、家教知识、手工编织等实用技术;组织学生收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增强爱国意识;组织老年人收看戏曲等文艺类节目,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辅助社区完善养老服务。
标 签:
( 网站编辑:图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