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正反激励靶向治疗“庸官懒政病”


 
        庸官懒政是危害基层政治生态健康的“慢性病毒”。与贪污腐败等直接违法犯罪行为相比,“慵懒文化”所造成的破坏更加隐蔽而深远,如果任由其滋长蔓延,不仅会抑制基层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也会破坏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导致“慵懒文化”出现的原因表面上看不一而足。有些领导对自身职务安排不甚满意,将这种情绪带入到工作中,用敷衍塞责来表达不满;有些同志则是能力与岗位的适配度不高,或者难以胜任肩负的职责,被动的加入了“庸官懒政”的行列;还有一些则是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拈轻怕重,缺乏攻坚克难的精神斗志,以“推手”、“摆拍”来应付了事。
        但溯其源头,“慵懒文化”的病根恐怕还在于缺乏“能上能下”的干部选用机制。通常来说,只有“正”、“负”两端同时发力,激励才能起到效果。但长期以来,“只能上不能下”的巨大历史惯性,使得只有正面激励在发挥作用,一旦部分领导干部失去进取心,负面淘汰机制的失灵就会促使其产生:“只要自己不犯法、不违纪,组织就束手无策。”这种把宽容当成纵容的错误认识。可见,制度规定一旦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思想上有所放松的干部,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
        因此,树立“能上能下”鲜明导向,不仅是解决基层官场慵懒痼疾的良方,更是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要使这一制度落到实处,建立起可信、可行、可靠的考核评价体系具有基础性意义。不必讳言,让官员“下”是带着负面色彩的评价,被调整的官员容易产生抵触、抱怨情绪,作为调整依据的考核结果必须具有说服力,才能降低制度推行过程中的阻力。同时,要转变社会舆论的传统印象和思维定势,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社会不应以仕途走得多远作为丈量人生厚度的标尺,而应鼓励官员以为人民谋了多少福利当做为官一任的追求。最后,对“上”的干部,自然要善加培养使用,而对“下”的干部,也不是一“下”了之,而要在严管的同时给予厚爱,关心其心理状态,关注其后续表现,能者上,劣者汰,惟其如此,才能做到上者服众,下者服气,才能“流水不腐”,让干部队伍成为一泓清泉,滋养伟大祖国的发展事业。(曲奇好吃)
标 签:
( 网站编辑:图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