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警惕部分农村地区频现低俗“村晚”


一直以来,除夕看央视春晚已是多年来中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近年来,由于文化娱乐的发展,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加,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村民自办自导自演的乡村春节联欢会——“村晚”,也逐渐“火”了起来这种根植于乡村、来源于群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晚”,为节日的乡村增添了不少欢乐气氛。但是部分农村地区却因为人群文化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引导等一些原因,频现低俗内容。

一是缺乏专业性的引导。“村晚”多是村内群众自主举办,从制定方案到活动开展过程,缺乏专业性指导,缺乏审查环节,活动流程缺少一定的规范性,内容也良莠不齐,表演形式粗糙,因此容易频现低俗、媚俗等内容。

二是受众群体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如今农村地区空心化严重,多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这部分受众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审美能力不足,对文化娱乐内容及形式缺乏辨别力。

因此,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县宣传文化等部门、各乡镇,要重视“村晚”等村级文化的发展动态,把相关工作当成乡村振兴、文化惠民的重大举措,可以参与策划、编排节目,结合新时代建设美丽新农村工作和当地民俗文化特点,尽量为广大农村群众呈现健康向上的“文化盛宴”。可在每年各村的春节文化活动开展之前,乡级层面会结合当地特色民族文化制定出指导性方案,各村以此拟定的初步方案也由当地文化站有关人员审查敲定存档,保证呈现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态势。同时也可组织驻村工作队队员、乡镇干部还成为了晚会的主持人、表演者。这样,“村晚”避免了内容低俗、表演无骨,能够走稳走远走心。

二是要发挥年轻人才的力量。每年春节,在外务工和上学的年轻人都会返回家乡,因此可以动员他们积极参加活动,成为“村晚”节目的主力军,在乡村春晚的舞台上,他们策划、表演的节目会与时代接轨,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他们同样是乡村振兴不容小觑的力量,对于文化传承、家庭和睦甚至乡村未来都有重要价值。如在部分民族传统文化深厚地区,春节活动中,青年男女身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这样的文化节目常常能让一家三代人观看,从而为村庄凝聚人气,强化情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吴宇芹)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