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用活干部担当元素助力脱贫攻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在干部。扶贫攻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精准脱贫的决定因素。
        扶贫攻坚的范围广、任务重、要求严、时间紧,每一项扶贫政策都需要干部去落实,每一笔扶贫资金都需要干部去分配,每一个扶贫项目都需要干部去推动,每一份扶贫资源都需要干部去集结。可以说,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身影,扶贫攻坚“成也干部,败也干部。
        眼下的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从以往扶贫工作经验看,扶贫干部的担当态度、担当素质和担当作风直接影响到工作成效。有的干部作风漂浮,认为扶贫部门是边缘性部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干部认为扶贫工作难出成绩,干好干坏一个样;有的干部认为上级不重视,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有的干部素质和能力不达标,往往导致“好心办坏事”,一些基层干部习惯于权力做主,忽略群众意愿和市场规律,进行“盆景式扶贫”,不接地气“居高临下”的扶贫自然难出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这就要求在扶贫工作中,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将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真正将群众疾苦放在心间,脚踏实地,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详细了解群众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政策。
        脱贫攻坚需要干部的担当精神。一方面干部只有具备为民务实的责任心,方能与群众促膝而交,去掌握当前发展的需求,去带领群众发现好的经验、做法、典型并推广铺开,立足于人民幸福、民生发展这个落脚点上凝聚发展力。另一方面,只有干部带着担当精神深入基层才会了解到与群众相关联的就业医疗、养老助困、教育住房、人居环境等民生问题走向,才会融入责任心以高度的人文关怀和心系百姓的民生情怀去解决群众难题,特别是当前“决胜贫困”时期,更需要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去感受他们致力小康的憧憬,走进百姓心里去发现百姓对社会的看法、对政策的认识、对发展的凝望。因此,责任心少不得。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设需要强化无私奉献的为民担当。坚持干字当头、实干兴邦,咬定目标干,只争朝夕干,与时俱进干,担当负责干,齐心协力干,以大干、实干、善干的成效,交出新常态下贫困地区发展的精彩答卷。全面小康建设,不只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任务,而是一种服务民生发展的责任意识。需要党的各级干部去带领群众,激活群众向往发展的内生动力,去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去落实好因人因户因地施策,实事求是解决好群众发展需要、生活需求。
        小事看风格,大事看担当。党员干部只有具备勇于担当的素质,提升能够担当的能力,增强敢于担当的底气才能够使自己有担当、能担当、敢担当,也才能够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取得好成绩,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当然,还应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担当实干、会干事、能干事、干出成绩的好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
标 签:
( 网站编辑:隐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