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年轻人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

年轻人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

 

近日,年轻人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话题迅速登上了热搜榜。众多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攻略秘籍”,分享如何对抗那些让人“越看越贵”“越看越烦”的智能算法。他们通过模拟贫困状态,向算法传达自己经济拮据的信息,以期达到降低商品推荐价格的目的。

年轻人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这一系列行为的背后,不仅是积攒已久的苦恼与无奈更折射出的是当下年轻人对数字时代权益意识的觉醒。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大数据“杀熟”现象愈发普遍,网购商品的价格不断攀升,打车费用也越来越高,会员价甚至比非会员价更高。差异化的收费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背离了公平诚信的价值原则,更违反了相关法律的规定。

对于商家和平台而言,大数据杀熟或许能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利益增长。通过精准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商家能够推送更加个性化的广告和优惠,从而刺激消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在遭受价格歧视、服务不公等不良体验后,内心的不满与反抗情绪必然会如滚雪球般不断累积。最终可能导致商家的品牌形象受损,用户流失严重。只有真正尊重用户的权益和隐私,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忠诚。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大数据“杀熟”现象愈发普遍,其背后更令人担忧的是,用户的隐私似乎已经完全暴露在算法的监控之下。大数据窃听、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频频发生,令用户犹如置身于透明玻璃房,安全感尽失。相关部门加强对大数据使用的监管和规范,确保技术的发展能够真正惠及广大用户,而不是成为侵犯用户权益的工具。

2014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整治大数据杀熟,关键在于破除这种不公平的差异化对待。激发算法向善,扬长避短,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算法作为大数据杀熟的技术支撑,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规范其应用。算法的设计和应用应当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用户能够了解自己的数据如何被处理和使用。同时,也应赋予用户更多的控制权,比如提供选择退出个性化定价的选项,让用户能够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基于其个人数据的定制化服务。

此外,对于那些利用大数据进行不正当价格歧视的行为,应加大法律的惩处力度,以起到震慑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促进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的形成,让技术进步真正服务于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邦洞街道办事处   杨桂金供稿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