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莫让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成“唐僧肉”

    江西省纪委监察厅政务微博“@廉洁江西”发布消息,上饶市纪委对在项目申报、资金拨付等环节中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进行了严肃查处,其中涉及县级干部5人、科级干部3人。(7月20日 中新网)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推出,从中央到地方,各类配套扶持资金不断推出且总量日益增加。特别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打造“绿色中国”。国家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领域设立了专项补助资金,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企业的技术转化率。但与此同时,专门套取国家补贴、资助、返税等扶持资金的寻租行为也日趋频繁,成了某些干部垂涎的“唐僧肉”。


    细数近年发生的相关违法违规案件,可发现均在上述环节存在共性问题:有的干部采取对上虚报冒领,对下隐瞒实情等手段,直接或变相冒领、骗取、套取各项补助款;有的利用代领、代发补助金的便利,直接克扣、截留、私分涉农资金;有的虚列户头、重复报帐、收入不入帐等方式侵吞补贴资金;少数部门为了不想让别人看到信息,甚至刻意将信息发布在网站边缘位置,令不少真正需要扶持也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还未申报就“输在起跑线上”。其次,项目评估存在“灰箱”操作。资金管理者与项目审核评估者角色重叠,即便邀请专家参与,也多由主管部门指定,私相授受在所难免。再次,资金投放后“一了百了”,使用效果无人问津。

  
    为尽快消除这类现象,关键还在于加强权力监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中运行,让
申报专项补助资金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制可循。


    首先,申请专项资金信息公开。严格规定信息发布媒体的专业性、大众性和发布次数,杜绝“近水楼台”之弊,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来申请。其次,完善项目评估机制,确保申请和评选过程公开透明,甚至可以采用电视直播或者全过程网络公开的方式,看看专家都是如何来选企业的,进一步杜绝暗箱操作和寻租现象。再次,加强过程监管,对获得补贴的企业,加强使用进行全程跟踪监管,不能“一放了之”,确保专项资金都用在“钢刃上”,发现问题及时跟进,分阶段评审专项成果,让补贴和评审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财政补贴不“打水漂”,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第四,强化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不光要把钱花在项目上,还要确保取得的成效,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环保技术含量。


    当然,企业专项扶持资金不同于市场资本,旨在体现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战略引导意图,不能完全把短期投入产出当做第一评价指标。因此,在防堵各种机制漏洞的同时,确保资金“精准送达”,还要加强公职人员操守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用制度和道德的力量共同遏制寻租行为。(文/隐雾)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