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部当“村官”,为民服务不在舞台大小
日前,陕西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小山村来了位“大书记”》的文章,讲述了陕西全省唯一一位副部级驻村第一书记刘满堂的事迹。刘满堂出生于1956年,职务是中核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去年9月,经中组部批准,他前往陕西省旬阳县城关镇李家台村任第一书记。
副部级干部当“村官”的新闻一经爆出,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很多人对于这么“反常”的事情感到不可思议,也有很多人质疑他是下来“镀金”的。这件事情真的“反常”吗?2015年5月中组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中就讲到,“主要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可见,刘满堂当“村官”是按照中央的精神,并非反常。关于“镀金”之说,更不存在了。人们常说的“镀金”往往是指年轻干部在提拔之前到基层历练,增加基层经验,而刘满堂已满60岁,“镀金”与他无关。
那副部级干部刘满堂为什么要主动下到基层当“村官”呢?面对外界的质疑,刘满堂坦言回到农村,为农民扎扎实实地做几件事情,是心底的一个愿望,“我之所以还是决定到这里,就是来还愿的。因为农村养育了我,农民的淳朴让我知道感恩,我必须要回报他们。”回报人民,既是感恩,更是责任。
也许有人会问“堂堂一个副部级干部到村里当第一书记,是不是大材小用了”“这么大的干部应该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作用”。有这些想法的人可能忘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职位高低。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主席刘少奇就对掏粪工时传祥说过:“我是国家主席,你是掏粪工人,这只是分工不同,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党的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且,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是党对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脱贫攻坚的总攻令已经吹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的干部沉到基层、下到农村。不仅要身子下到基层,更需要放下“官架子”,不管官职高低,都需要时刻谨记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民服务不在官位高低,不再舞台大小,而在于是否真心实意把人民放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