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需要“农民书记”
2016年4月12日,在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贵州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倒下了。这名大山里土生土长的苗族汉子,在异常贫瘠的土地上破局开路、耕耘坚守,用自己46年短暂的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铸造了他不平凡的一生,用为民服务的人生情怀,在脱贫攻坚的决战时期树立了学习榜样。
为了走出石漠化严重、贫困面大这两大困局,姜仕坤结合实际,认准了通过发展种草养羊产业来破题。他以近乎痴迷的态度钻研种草养羊,从“门外汉”变成“羊专家”,带领干部群众探寻出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共生的产业新模式。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时期,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面临着更多现实困难,需要更多像姜仕坤这样的党员干部,将脱贫攻坚的神圣使命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带领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夺取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姜仕坤用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高扬起一面旗帜。“羊书记”是当地群众对姜世坤的铭记,在众多的贫困地区、扶贫一线需要这样的“羊书记”。当前,容易脱贫的群众大多已脱贫,剩下的大多居住在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劳动能力不强的地方,往往“无业可扶”、“无力脱贫”;这就需要贫困地区的领导者、贫困户的帮扶人因地施策,结合各地、各户实际情况,切实做到“精准”,既要找到贫根,更要斩断贫根,为贫困地区、贫困户脱贫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路。
“农民书记”姜世坤提灯行一路,照亮身后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干部的担当。遇事不避难,迎难而上,敢于咬定脱贫致富目标不放松,用行动激发热情,以担当排除阻力,用成果回报组织,点燃了生命之灯。在当前的扶贫攻坚战中,“农民书记”的扶贫精神告诉我们,扶贫工作需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需要扶贫干部敢于与贫困作斗争,敢闯、敢干、敢作为,真正到贫困中去,与贫困群众结朋友,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找出路,实现脱贫致富。同时,这更需要地方领导者,把握好全局,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坚定的执行中央扶贫政策、落实好相关部署,整合资源,广泛动员,充分调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决胜脱贫攻坚需要这样的干部,全面小康更需要这样的干部。“农民书记”用他的农民情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以务实的工作态度、为群众办实事,得到干部群众一致认可。希望在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决战中,广大干部能以“农民书记”为榜样,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