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当是“三剑客”
近日读书,看到《史记·滑稽列传》在其结尾评论西门豹治邺时所说的一段话:“传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我想,这段话里的“欺”,大约同时有欺瞒和欺负的意思,能让民众(或下属)不能、不忍、不敢欺瞒、欺负,这大约是管理艺术的三种最高境界了,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当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子产是春秋时郑国的宰相,由于他做事亲历亲为,多谋善断,明察秋毫,把郑国治理得“门不夜关,道不拾遗”,民因其才而不能欺。子贱是孔子的学生,任鲁国单父宰时,礼贤下士,注重德化,民感其义而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执法严明,刚直不阿,对舞弊贪赃、愚弄人民的人毫不留情,民畏其威而不敢欺。
“不能欺”是“因其才”,这个“才”,指的是才能、才干,即管理者开展工作的能力。《左传》里有一些关于子产的记载:一处是说郑国人喜欢在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政策的好坏。有大臣向子产建议把乡校毁了。子产说:“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但子产施政也并不是一昧媚下,他为了兴修农业基础设施,开征新税,民怨沸腾。子产说:“国家利益为重,做事应当有始有终,新税照常征收。”后来政策的益处显现出来,民众由怨到赞。子产快死时给他的继任者说:“品行非常高尚的执政者才能以宽松的政策治理好民众。如果不能,就不如施行严厉的政策。火很烈,人们害怕,所以被烧死的就少。水懦弱,人们狎而玩之,淹死的人多。所以施行宽松政策的难度更大。”他死后,他的继任者不忍心施行严厉的政策,而是一味宽松。后来贼盗四起,治安恶化,继任者非常后悔没有听子产的。这就是管理手段宽猛相济的例子。
“不忍欺”是“感其义”,这个“义”指的是仁义、情义,即管理者本身应具有的情感力。孔子曾经问子贱:“你治理单父,百姓都高兴,你是怎样做的?”他说:“我以对待父亲之礼对待老人,以对待子女的心肠看待单父的孩子,抚恤孤寡,哀悼丧纪。我把他们当父亲看待的有三个人,当兄弟看待的有五个人,当朋友看待的有十一人,有五个比我贤能的人,我尊他们为师。”这样亲民、爱民的官,百姓怎么能够忍心欺瞒他呢?
“不敢欺”是“畏其威”,这个“威”指的是威严、威信,即管理者手中的权力。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他在魏文侯时做邺县令。当地的恶吏劣绅利用水患制造了每年给河伯娶媳妇的谎言,向百姓大量征收赋税,并把无辜的民间小女孩扔进河里。西门豹到现场后看了被选的小女孩后说:这个女孩不漂亮,然后接二连三地把巫婆、劣绅扔进水里,说让他们给河伯送信:改日再选漂亮的……由此一举破了这个谎言。然后征发百姓开凿了12条渠道,引漳河水浇灌农田,水患解除了,农田还得到了灌溉。他这份请君入瓮的智慧,不露声色的从容,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幽默,实在是不服不行。这样的领导者,谁还敢欺他?
分析这三位管理大师的管理方法,其精髓是相通的:首先,从出发点看,就是以维护国家民族最大利益为根本,这是他们受老百姓千古颂扬的最根本原因。其次,他们都充分尊重人、理解人,他们的管理的点点滴滴,都发散着人性的光芒。子产对乡校的态度,子贱以父、子、友、师相待的人们,西门豹对弱者的护佑等等,无不如此!其三,就是在国家、民众长远利益与民众短期利益出现矛盾时,以坚定的信念一以贯之,而不是以沽名钓誉为重左摇右摆。
综合以上三位的管理方法,可以概括为三种“力”——权力、能力、情感力,此三“力”犹如三把剑,当为领导干部所必备。只要有了这三把剑,就可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呼风唤雨、长袖善舞的“三剑客”。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