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震不垮的精神为建设美丽雅安凝心聚力
李克强24日考察四川芦山县第二初级中学。该校原校舍在“4·20”强烈地震中严重受损,如今异地重建起宽敞美观、设施齐全的新校园。总理强调,一定要建最坚固的校舍,要经得起任何考验。只有学校、医院的建筑最坚固,全社会才感到最安稳。(2016年04月25日新华网)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一场突如其来的芦山强烈地震袭击了四川雅安,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多难兴邦”,芦山之痛,牵动民族血脉。一路走来,“4.20”芦山强烈地震已整整三年。三年过去了,芦山地震灾区涅磐重生,实现了脱胎换骨新变化。
三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部署,在充分借鉴“5.12”广泛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4.20”芦山地震灾区实际,引导灾区群众广泛开展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探索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子。
三年来,150多万雅安人民攻坚克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雅安人大力弘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震救灾精神,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新胜利。
毫无疑问,芦山灾后重建实践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展现了四川人民的坚强坚韧坚定、自立自强自信,进一步丰富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展现了四川人遇到任何困难都坚韧不屈,面对灾难迸发出的积极乐观向上天性,让世人看到四川人在恐惧、悲伤之外,还有乐观、豁达,在满含泪水之时,还能微笑,遇到任何困难都坚韧不屈。
三年过去了,芦山地震灾区告别悲壮,走向豪迈,这三年,在雅州大地始终激荡着临危不惧、共度时艰、坚忍不拔、摧不折震不垮雅安精神。笔者认为,这种精神必将成为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强大动力。三年的巨变证明,四川人民是永远震不垮的,是永远能够坚强地屹立在自己的土地上的,是完全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正如在芦山地震三年后,李克强总理再赴芦山地震灾区看到重建后变化后盛赞“四川人乐观向上,有震不垮的精神 遇到任何困难都坚韧不屈”。在笔者看来,总理的点赞给予了四川人民极大的鼓励,激励着灾区人民共同建设美好新家园。
毋庸置疑,四川人乐观向上,有震不垮的精神,这是四川人特有的品质。在当前雅安正处重建扶贫“双攻坚”的关键时期,市委三届十次全会指出,以践行重建新路为中心,以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为总揽,以打“硬仗”、补“欠账”为主线,以转化优势、特色发展为路径,决战重建脱贫“双攻坚”,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富民、交通会战、城乡提升“四大行动计划”,突出项目、开放、园区、企业“四大工作抓手”,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笔者认为,决战重建脱贫“双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正是需要有震不垮的精神。
新的征程,新的使命。目前,芦山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由“三年基本完成”向“五年整体跨越”和“七年同步小康”迈进,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牢记使命,把激励和感恩内化为建设新雅安的强大动力,用震不垮的精神为建设美丽雅安凝心聚力。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一场突如其来的芦山强烈地震袭击了四川雅安,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多难兴邦”,芦山之痛,牵动民族血脉。一路走来,“4.20”芦山强烈地震已整整三年。三年过去了,芦山地震灾区涅磐重生,实现了脱胎换骨新变化。
三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部署,在充分借鉴“5.12”广泛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4.20”芦山地震灾区实际,引导灾区群众广泛开展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探索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子。
三年来,150多万雅安人民攻坚克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雅安人大力弘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震救灾精神,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新胜利。
毫无疑问,芦山灾后重建实践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展现了四川人民的坚强坚韧坚定、自立自强自信,进一步丰富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展现了四川人遇到任何困难都坚韧不屈,面对灾难迸发出的积极乐观向上天性,让世人看到四川人在恐惧、悲伤之外,还有乐观、豁达,在满含泪水之时,还能微笑,遇到任何困难都坚韧不屈。
三年过去了,芦山地震灾区告别悲壮,走向豪迈,这三年,在雅州大地始终激荡着临危不惧、共度时艰、坚忍不拔、摧不折震不垮雅安精神。笔者认为,这种精神必将成为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强大动力。三年的巨变证明,四川人民是永远震不垮的,是永远能够坚强地屹立在自己的土地上的,是完全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正如在芦山地震三年后,李克强总理再赴芦山地震灾区看到重建后变化后盛赞“四川人乐观向上,有震不垮的精神 遇到任何困难都坚韧不屈”。在笔者看来,总理的点赞给予了四川人民极大的鼓励,激励着灾区人民共同建设美好新家园。
毋庸置疑,四川人乐观向上,有震不垮的精神,这是四川人特有的品质。在当前雅安正处重建扶贫“双攻坚”的关键时期,市委三届十次全会指出,以践行重建新路为中心,以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为总揽,以打“硬仗”、补“欠账”为主线,以转化优势、特色发展为路径,决战重建脱贫“双攻坚”,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富民、交通会战、城乡提升“四大行动计划”,突出项目、开放、园区、企业“四大工作抓手”,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笔者认为,决战重建脱贫“双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正是需要有震不垮的精神。
新的征程,新的使命。目前,芦山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由“三年基本完成”向“五年整体跨越”和“七年同步小康”迈进,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牢记使命,把激励和感恩内化为建设新雅安的强大动力,用震不垮的精神为建设美丽雅安凝心聚力。
标 签:
( 网站编辑:隐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