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伟大的“普通人”心寒
近日,一则抗“疫”事迹报道刷屏朋友圈,戳中了广大“宅民”们的笑点。文章写道:“大年初一凌晨3点,王慧将出生不到20天的双胞胎儿子哄睡后,让丈夫雍波开车将她从洋县送回西京医院。……经过7个多小时的长途驾驶,雍波安全到家,刚起床不久的两个孩子稚气地问:‘妈妈干嘛去了?’”
20天的孩子开口说话,常理来说的确让人感到诧异,而这仅是文章中最严重的逻辑问题。通读全文,夸张的“修辞手法”比比皆是,让人啼笑皆非。虽然文章出处——“华商汉中”头条号后期致歉称,因工作仓促错将其中两个事件混淆,造成文章错误而引发诸多误解,但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作为宣传报道,故事的真实性自然是最重要的。为了宣传效果,适当进行一些“包装”也无可厚非。但在包装时,如果“修辞过度”,不仅原本的宣传效果达不到,还会导致宣传报道“失真”,弄巧成拙。疫情事迹报道要“真”更要“实”,本是先进事迹,若是因为宣传这一环而导致故事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柄,不知故事的主人公会作何感想。
当下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各类疫情期间感人事迹的宣传报道铺天盖地。放眼神州,许多人都在做着同样的牺牲。他们的事迹本因无私的奉献而伟大,却被庞大的基数淹没至平凡。为了宣传,为了亮点,为了一些所谓的“任务”和“指标”,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宣传者却被“逼”出了许多笑话。本是为了宣传典型事迹、典型人物,却被宣传媒体的“失误”而抢了风头,想必被宣传者本身也不想被这样被大众所“误识”。
“平凡”的伟大,不需要“出众”来认可,莫让伟大的“普通人”心寒。
标 签:
( 网站编辑:图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