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根治三种“病症”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时期全党、全国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就是要弹无虚发,“打赢”就是要啃下一个个硬骨头,这说明任务之艰、困难之重。要防止为了追求政绩的弄虚作假行为,一定要努力治好“虚浮病”、“急躁病”和“畏难病”。
   
        深入贫困人群,察民情、解民忧根治“虚浮病”。现实中,我们有些扶贫干部眼睛不下移,脚跟迈不动,下乡讲条件。喜欢玩“虚”的,爱做表面文章,在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工作中,沉下身做得不够,跟贫困户面对面畅谈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甚至以打电话完成调查摸底、回头看、复核等建档立卡工作,把精准扶贫简单化。有的进村入户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不仔细,帮助分析贫困原因、解决贫困对策不实在。这种走形式的精准扶贫,没有把贫困户的脱贫当严肃的正事来办,方法步骤经不起推敲。有的追求创新,却不考虑实际情况,制定的脱贫措施、脱贫时间想当然。精准扶贫工作要实打实,玩虚的东西经不住历史的检验。作为扶贫干部,必须要对群众用真心、讲真话,把贫困人群当作“自家人”,才能铺就“感情网”。扶贫干部必须转变思想、摆正位置,沉下身子察民情、解民忧,扶贫脱贫才不会成为空谈,“虚浮病”才能得到根治。      
   
        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根治“急躁病”。随着扶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有的急于完成减贫指标,贫困户贫困依旧,仍然被脱贫摘了帽;有的为了落实扶贫任务,非贫困户也获得扶持,用以充数;有的项目周期长,验收周期短,扶贫效果成了糊涂账。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如果追求短期效益,认为扶贫就是给钱给物,满足于半年几个月就见效,一年内完成扶贫任务,那么,这种脱贫返贫也快。事实上产业扶贫周期长,农业产业也是如此,有时还见效慢,扶贫脱贫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干部要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树立长期作战的理念。扶贫工作复杂繁琐,目标任务艰巨繁重,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必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去推进,一锤接着一锤敲,决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不顾实际、不负责任地去应付。         
   
        心中有民,铁一般担当根治“畏难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周期长,一时难以见效,尤其贫困户的贫穷各有各的不幸,有些扶贫干部认为精准脱贫很难做到位,除了国家兜底脱贫的“五保户”、“低保户”以外的扶贫对象,要想通过脱贫措施完成脱贫任务,想想都头大。贫困户本身就是弱势群体,要钱没钱,要力气没力气,要技术没技术,措施制定出来,操心累人不说,效果如何难以把握。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扶贫干部只有信念坚定,才能敢闯敢干,以能打胜仗的勇气和魄力,咬定目标,精准扶贫,着力造血,也要输血。只有心里装着贫困户、凡事想着贫困户,感情上才能贴近贫困户,畏难病就会不治而愈。从而具有铁一般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理想信念的力量体现到扶贫工作中,才能把扶贫工作当事业、当家中大事做细做实做好。
   
        行百里者半九十。精准脱贫就是百里之行的最后十里,更加艰难,也更需认真对待。各级党委政府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实事求是,严格“对表”,打赢扶贫攻坚战,使7000万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文/张锦林)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