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就业率理应挤掉“水分”、留下“干货”

        毕业季,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数百毕业生反映,学校为提高就业率,用毕业证、学位证等“胁迫”学生做“假接收函”,按时上交补助100元。部分未交接收函学生学信网信息变成“已就业”,报考基层公务员资格受影响。(据新京报)
        就业率是反映高校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办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高校本身而言,这一指标不仅影响着学校领导的政绩考核,更能左右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对于社会而言,这一指标可以作为考生择校的参考,更是评价高校好坏的标准。可想而知就业率对于一个高校的生存环境影响多么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过度功利化的追求就业率就出现了,追求就业率没错,但是故意注水,制造虚假就业盛像就十分恶劣了。
        挖掘虚假就业率背后的原因,无非是下列几个原因。第一,为求生源,给就业率注水,本质就是高校间恶性竞争的结果;第二,为谋求政绩,虚构就业率,实则是高校领导畸形而虚伪政绩观的表现;第三,争取更多的教育资金或者其他补助拨款而虚报就业率。不管出于何种原由,捏造虚假就业率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是严重失信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就业,也会给国家造成高就业率假象,影响国家施政。
        高校作为教育主体,应该明确教育的真谛。大学是象牙塔,是学习的圣地,不仅为国家培养人才,更是培养德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高校领导理应摆正政绩观,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标,为己任,而不应盲目追求政绩,逼就业生造假,甚至设置荒唐规定,与大学精神背道而驰。古语云,上梁不正下梁歪,弄虚作假的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会受其影响,于社会于国家弊大于利。
        教育部门要完善高校评价机制,不能简单的将就业率作为高校评估的关键。在对高校进行政策支持、财政补贴之前,理应有针对性的对高校进行摸底,将高校的真实情况弄得明明白白,有针对性的扶持高校,不能唯就业率论。用更多元化的思维指导高校建设,为大学教育提供更完善的政策支持,为国家、社会培养多元化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就业率理应反映真实的现实,只有挤掉“水分”留下“干货”,才能如实反映社会就业情况,为考生选专业提供参考,为国家施政提供依据。当高校破除虚假,留下真实,才能真实的培养人才,铸就人才。
标 签:
( 网站编辑:致远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