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中考加分岂能任性

        6月接近尾声,高考之后,各地中考大幕也渐次落下。考场之外,另一件事牵动着家长们的神经:中考加分。加分种类多样,有的地方15%以上考生都有加分。(6月27日《人民日报》)
    
        俗话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虽然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成绩已不再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不可否认,重要的竞争性考试,比如高考与中考,成绩仍然是学生进入理想学校的敲门砖。近年来,各地高考、中考竞争日趋白热化,一分之差往往意味着数百甚至上千个名次的差别。在此语境下,加分政策分外引人关注。
    
        2014年底,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各地陆续清理高考加分项目。高考加分政策“瘦身”,赢得社会广泛认可。相比之下,中考加分种类多样,让人没法淡定。有的地方中考加分有7大类21小项,加分人数占比超过15%;有的加分颇具“地方特色”,比如家长投资500万元加10分……五花八门的中考加分,不仅让许多家长和考生苦不堪言,也引起了舆论的质疑:中考加分岂能与招商引资相挂钩?
    
        不同于考场上实打实的较量,加分等同于人为划定不同的起跑线,必须格外慎重。应当说,加分政策制定之初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不管是优待特定人群,还是弥补中考过于简单机械的缺陷,初衷都是为了维护教育公平。然而,过于任性的加分政策,一定程度上反而演变成另一种“拼爹”,考场外的较量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有悖政策初衷。

        中考加分太过任性,归根到底就在于政绩冲动。当前,中考加分政策下沉到地市一层,部分地方政府把加分政策视作奖励纳税的“胡萝卜”,当成吸引投资的“软环境”,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中考加分“瘦身”难以落实到位。
    
        整顿中考加分,关键要在加强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理顺教育部门牵头抓总的政策制定机制,保留必要的加分项目,逐步减少不合理的加分项目,让加分回归教育公平的本位。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监管,堵住加分的漏洞,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把加分舞弊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此外,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够脱颖而出,更值得我们深思。(陈振)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