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学会和群众唠嗑

        我上网百度了一下,发现“唠嗑”一词,属东北方言。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聚在一起,就某些问题或事情进行闲谈、聊天。特别指非正式场合的非重要事情的闲谈。能坐在一起唠嗑的人,一定是很亲近的人,比如朋友、同学、同事、近邻、亲人等,都是关系很密切的人。

        什么是群众工作?可能你会说:群众工作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可能你会说:做好群众工作是一名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可能你会说:做好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可能你会说:做好群众工作是适应新形势、新常态、新任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这些都不能说明你会做群众工作。

        做群众工作,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条最近的路径,就是学会和群众唠嗑。近日,一位省级领导在《人民日报》撰文说:“脱贫攻坚战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过去我们的干部大都是‘三门’干部,在办公室里面坐着,现在要求入村去和农民把具体的事谈妥。怎么谈呢?怎么进户,进了户怎么盘腿,怎么唠嗑,第一句话说什么,用什么样的语调,脸上什么样的笑容,拿着什么样的表情,群众能听进什么、认可什么,这里面的学问是很大的,要做到善于做群众工作,不通过实战是不行的。”“实战”,就是到群众中去学习。

        李瑞环同志曾说过:“群众最可敬,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力量,社会的财富靠他们来创造;群众最可爱,只要你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他们就真心实意地支持你;群众最可怜,他们确有许多实际困难,而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群众最可畏,不管什么人,惹怒了他们就可以使你垮台。”能不能坐下来和群众唠嗑,是作风问题;会不会和群众唠嗑,是方法问题,能力问题。我们面对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新常态、新任务,如果不知道怎样和群众唠嗑,不知道“第一句话唠什么”,这嗑就唠不下去,也无从谈起做群众工作。

        唠嗑,又称唠家常。唠家常,就得会说家常话;家常话,一定是群众能听得懂的话。二〇一五年春节前夕,习近平赴陕西考察调研,向革命老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祝贺新春,当妻子彭丽媛陪他来到当年下乡的地方时,他用陕北方言向乡亲们介绍说:“这是我的婆姨”。这句陕北方言,让群众备感亲切。家常话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口语,有特有的语言感染力、亲和力,能增强人心的凝聚力;用群众的口语,做起群众工作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会用群众的口语和群众唠嗑,学会用群众听得懂的话和群众唠嗑,学会用群众乐意接受的话和群众唠嗑,才能让群众打开“话匣子”,才能让群众说出掏心窝子的话。这样有来有往的唠,更容易把复杂问题讲简单,更容易把大道理说明白。要不怎么说:“和群众唠嗑是一门大学问”呢?这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密切联系群众;因此,会和群众唠嗑,不仅仅是做好新常态群众工作的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作风,一种水平,一种方法。

        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坐到一铺炕上,坐到一张床上,说群众听得懂的暖心话,群众才有话和你说,有嗑和你唠。看一个地方干部群众能不能坐到一起唠嗑,就可以知道这里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是不是融洽,这里的干部和群众是不是“心往一块想”。有人说:这是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成果、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带来作风转变最好的标准。

        会和群众唠嗑,绝不是一件小事。当年,焦裕禄一声“我是您的儿子”,早已成为经典的群众语言,就是今天听起来,这样的嗑儿,仍是那么亲切。放下官架子,丢掉官腔,真诚地喊一声“大娘”、叫一声“兄弟”,才能打牢和群众唠嗑的基础,工作开展起来才会更顺畅。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