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报刊亭发展应“追根求源”

       “本来是为了方便大家买报纸杂志的地方,现在全用来私人盈利了。”近日,有市民反映天通苑清华长庚医院附近一处报刊亭卖起寿衣、骨灰盒。记者了解到,该报刊亭已存在两年多,夏天时售卖食品、饮料,今年入冬开始售卖殡葬用品,从未卖过报纸。经营人称会在入春后开始售卖报纸。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工作人员人员昨日表示,现场查看后已对其断电并责令整改。(1月11日央广网)
 
       一直以来,报刊亭都担当着报刊、杂志及其他书籍的销售职责,充当着人们精神食粮的“供给站”,它既方便了公众阅读,又涵养了城市文明。但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人们开始更多的选择便捷、快速、碎片化的“无纸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纸媒的阅读人数越来越少,作为纸媒发行终端的报刊亭,销售业绩受到重创也在所难免。
 
       此时,为维持报刊亭的正常运转,在原有报刊和书籍销售的基础上,手机充电、公用电话、饮品售卖等一些其他服务职能应运而生。但像天通苑清华长庚医院附近这处报刊亭这种反客为主,不卖报纸卖寿衣的的销售行为显然是不合适的,是与报刊亭的作用背道而驰的。
 
       目前,报刊亭已不像几十年前那样“遍地开花”,能够留存下来的已是弥足珍贵,倘若这些都不能得到有效运转,都成为“摆设”的话,那么报刊亭的作用也就彻底泯灭了。当前国内各地纷纷强调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在一座城市中,报刊亭、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是否到位,是公共文化服务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在这个意义上,报刊亭没有理由在现代城市化发展中“缺位”。
 
       笔者认为,要想真正保持报刊亭的生命力还需从根上入手。报刊亭作为沟通报刊与读者的重要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报刊的蓬勃发展,报刊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才是吸引读者的核心,是报刊亭生存发展的基础。报刊应当努力满足读者需求,增强信息内容的原创性和深度,主动与网络媒体的“碎片式”信息实现差异化,使读者对报刊保持较高阅读率。唯其如此,城市里的报刊亭才能真正保持生命力,而非只是一种“摆设”。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