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手机阅读仅仅是“饭后甜点”而已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18日在京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上升了5.9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6%,较2014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4月19日《人民日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悄然中改变着一部分人的阅读习惯,也使很多人产生了疑问,如“手机阅读会替代传统问读吗”、“手机阅读会让我们变傻吗”等等。这些疑问的产生,确实有着其一定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成人都是手机不离身、不离手,尤其中青年人群,吃饭走路都在忙着浏览手机网页,这充分说明手机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介质。
        这种习惯的产生,也说明了手机阅读的便捷、快餐性,符合我们一直以来倡导的全民阅读。另外,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手机阅读便捷高效的特点,有效开辟了全民阅读的新阵地,成为助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一道便捷高效的“快餐”。手机阅读这个功效的存在,也是无可厚非,有目共睹的。
        但如果因此而下定论称手机阅读会在不久的将来替代传统阅读的话,那么难免有以点概面之嫌疑。毕竟,无论是传统的阅读方式,还是手机阅读方式,或者其它电子产品带来的阅读方式,都各有利弊,但不能以非此即彼的割裂态度,看待以手机阅读为代表的电子阅读和纸书之间的关系。相反,人们可以在多元阅读方式中成长。
        古人读书前沐浴更衣,静心投入,手机阅读则相反,“手机阅读就好比快餐,充饥、果腹可以,但营养不全、不精,难得吃可以,但不能常吃,尤其是青少年。”对此,儿童作家苏梅给出了这样生动的比喻。
        事实上,为适应人们手机阅读的习惯和注意力集中时限,手机设置的信息篇幅较短,大多属碎片化信息,以方便手机式阅读。这就难免带给阅读者的是快餐式、片面化的内容,很难带给阅读者全面的知识点及思维。
         从哲学上讲,存在即合理。手机阅读的发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且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但在体验到手机阅读带来的便捷化服务时,我们不能舍弃纸质阅读带来的思考,毕竟手机阅读是实用的、随机的,基本上属于一次性消费。而书籍,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谢晓刚)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