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兜底措施是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基石
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访村民,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强调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4月25日央视网)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攻坚总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习近平总书记一路奔波到老区,就是要了解扶贫实际情况,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与此同时,总书记提出:“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为进一步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打好扶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夯实了基础。
习总书记到贵州省考察时,提出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因此,打好扶贫攻坚战,首先要精准识别,瞄准扶贫对象,其次是精准帮扶,还要精准管理,将扶贫资金花在刀刃上。一方面精准扶贫不是简单的“扶”,而是要给予贫困人口未来真正脱贫的动力,帮助群众实现“造血式”扶贫。另一方面对于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群众,还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为他们“输血”。
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地方出现“年年扶贫年年贫”,究其原因是扶贫资源精准性不够, 扶贫机制不够健全完善、扶贫手段单一。因此,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要找准“贫”根、抓住“困”源,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换而言之,扶贫既是发展更是民生,矢志不渝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正如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说:“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表现出誓将扶贫任务完成的决心和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态度,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
扶贫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整合资源建立长效扶贫机制,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完善兜底措施不仅是精准扶贫机制的补充,还是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基石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攻坚总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习近平总书记一路奔波到老区,就是要了解扶贫实际情况,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与此同时,总书记提出:“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为进一步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打好扶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夯实了基础。
习总书记到贵州省考察时,提出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因此,打好扶贫攻坚战,首先要精准识别,瞄准扶贫对象,其次是精准帮扶,还要精准管理,将扶贫资金花在刀刃上。一方面精准扶贫不是简单的“扶”,而是要给予贫困人口未来真正脱贫的动力,帮助群众实现“造血式”扶贫。另一方面对于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群众,还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为他们“输血”。
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地方出现“年年扶贫年年贫”,究其原因是扶贫资源精准性不够, 扶贫机制不够健全完善、扶贫手段单一。因此,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要找准“贫”根、抓住“困”源,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换而言之,扶贫既是发展更是民生,矢志不渝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正如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说:“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表现出誓将扶贫任务完成的决心和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态度,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
扶贫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整合资源建立长效扶贫机制,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完善兜底措施不仅是精准扶贫机制的补充,还是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基石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标 签:
( 网站编辑:隐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