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村干部“变形记”——浅谈村干部职业化利弊


       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潮中,重中之重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人,戏好要靠唱戏人,兴村就要先兴人。但是,目前乡村普遍面临村干部老龄化、低学历、能力不足、基层压力大,村干部后继无人的“窘境”,因此,创新推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模式顺应而生。
       村民委员会是最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干部,但他们却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村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态度,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但是由于村干部的报酬待遇偏低,工作任务繁重、牵扯精力多、压力大,没有晋升渠道和职业前景,因此很难吸引到年纪轻、能力强、留得住的农村发展带头人。推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模式,意味着村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大幅度提升,意味着村干部的晋升渠道和职业前景进一步拓宽,意味着村干部的“副业”将变为“主业”。从这一点来看,村干部的“变形”的确可以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夯实村级组织治理基础。
       但是村干部职业化也可能会在操作执行的过程中往不好的方面“变形”,随着村干部福利待遇的提高和晋升渠道的拓宽,村干部也许会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人的“敲门砖”和“试金石”,把急功近利、别有用心的人选进来,做不实也留不住,却把真正适合、愿意在村里踏实做事的人“拒之门外”。村干部的职业化还有可能导致村干部与基层、农民脱节,基层政府对村干部的福利待遇的发放往往依据各项政策执行和目标考核的完成情况,导致村干部疲于应付政府的各项指标,越来越成为基层政府的“腿”,无法站在农民的立场,无法体会农民的甘苦,与农民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与村民委员会设立的初衷相去甚远。
       村干部职业化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关键还是在于推行政府的配套管理措施是否到位,推行村干部职业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可一蹴而就,要在推进合理的选任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下文章,村干部职业化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各层级政府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探索。(王亚威)
标 签:
( 网站编辑:图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