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丝蚕,筑梦中国
我国种桑养蚕历史到底有多悠久?民间有一个传说:黄帝娶西陵之女——嫘祖(据说是咱们四川省盐亭县人)。她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黄帝得以“垂裳而治”。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在黄帝时期,我国的丝绸技术就已经比较成熟了。
至于黄帝是否穿过丝绸,这不好考证。不过,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远在四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把一种野生的蚕驯化成家蚕,并开始利用蚕丝了。
这种观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科学依据作为佐证的。因为考古学家多次在殷墓中发现形态逼真、用玉石雕刻的蚕。如河南安阳墓和山东苏埠屯都出土有商代的玉蚕。除了实物以外,人们还从出土的甲骨文中,发现了蚕、桑、丝、帛等字,这就进一步坐实了我国养蚕的历史,远在殷商或以前。
欧洲人是何时接触到丝绸的?据说是在公元前53年,也就是中国的西汉时期(见《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英国人彼得霍普科克著)。当时,罗马军团与安息军队进行历史上著名的卡雷之战。当罗马人越过幼发拉底河乘胜追击时,突然,安息人调转马头,举起一面面用五颜六色中国丝绸制成的亮闪闪光灿灿鲜艳夺目的军旗。从来没有见过丝绸的罗马人惊呆了,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武器。就在罗马人还没有回过神来的那一刹那,安息人大声呼喊着掩杀过来,罗马人丢下数万具尸体大败而逃。此后,中国丝绸很快受到罗马上层社会的青睐,因它来之不易,贵超黄金,成为西方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
关于桑蚕种子及相关技术外传的故事有许多版本,其中《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一个传闻:大约在公元420年-440年左右,即丝路重开之后,位于今新疆于阗地区的瞿撒旦那邦国国王为丝绸的华美所倾倒,曾经派遣使者向汉族求购桑蚕种子,这个举动立即引起了汉族人的高度警觉,边关驿站对过境人员加强了盘查,并实行搜身,严防桑蚕种子外流。后来,该国王又改向汉族求婚,在迎娶公主的时候,暗中通知新娘带出桑蚕种子,这位公主偷偷将一些蚕种藏在头发之中,带到了瞿撒旦那邦国,随她而去的还有一些养蚕织丝的妇女。她们在那里造了一座“射鹿城”,专门教授该国妇女栽桑养蚕,时隔不久,该国桑荫密布,蚕蛾飞舞,养蚕缫丝很快普及开来。
不管这个故事真与否,但至少说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丝绸的生产技术一直被中国所垄断。谁都知道,垄断行业,最容易获得暴利。因此,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人因丝绸而获得多少真金白银,还真是一个没法测算的难题。
如今,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曾经的丝绸产业优势,已成为中国人的一个美好回忆。工业起步晚,则成为整个民族当今发展的硬伤。现在的老百姓买汽车,往往看好国外技术生产的;买手机,动不动就盯着苹果;甚至连买马桶盖,都觉得外国的好……一些民族自尊心强的人士,气得大呼小叫:国人如此崇洋媚外,我们这个民族怎么得了哦?!
打住,不要激动,更不要动不动就扣别人一顶崇洋媚外的帽子。毕竟人们都有理由向往和追求最舒适生活的权力,因此没必要惊恐。作为一个成熟的民族,我们不仅要有直面差距的心态,还要有奋起直追的勇气。
的确,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推进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落后了。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整个国家几乎没有成体系的工业。人们穿衣的布,叫洋布;各家各户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派头十足的自行车,叫洋马儿……连老百姓日常用的火柴,都叫洋火。估计当时的开明人士看到举国这幅模样,他们的心直接凉成“冰激凌”——他们也在呐喊,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啊。
然而,只要没有绝望,我们的民族依旧可以绝处逢生。从四九年到如今,我们一路狂奔,一路追赶,结果后来居上,如今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今的中国,工业体系基本完善,创新能力与日俱增,甚至出现产能过剩。
据有关报道统计,目前中国在钢铁、造船、高铁、超级计算机、物联网、量子通信、超高压输电等三十多个领域,排名世界第一。或许有人会说,别骄傲,中国的整体工业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我承认,确实我们很多地方还不如人家,但有一点必须指出:我们真正跑步追赶世界的时间,不到一百年,就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也很了不起——估计这是那些划着“洋火”,抽着旱烟的先辈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奇迹。
对于一个自信的民族,我们不要静态地看它现在怎么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它的未来会怎么样。如今的中国,国家安定,民众团结,举国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各行各业生机勃勃……面对这种情景,谁又敢武断地否定,一百年后的中国,不会再现丝路花雨,大唐盛事的图景?!
所以,我坚信,十三亿人的中国梦,就在前面的拐角处。
作者:水泉
至于黄帝是否穿过丝绸,这不好考证。不过,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远在四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把一种野生的蚕驯化成家蚕,并开始利用蚕丝了。
这种观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科学依据作为佐证的。因为考古学家多次在殷墓中发现形态逼真、用玉石雕刻的蚕。如河南安阳墓和山东苏埠屯都出土有商代的玉蚕。除了实物以外,人们还从出土的甲骨文中,发现了蚕、桑、丝、帛等字,这就进一步坐实了我国养蚕的历史,远在殷商或以前。
欧洲人是何时接触到丝绸的?据说是在公元前53年,也就是中国的西汉时期(见《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英国人彼得霍普科克著)。当时,罗马军团与安息军队进行历史上著名的卡雷之战。当罗马人越过幼发拉底河乘胜追击时,突然,安息人调转马头,举起一面面用五颜六色中国丝绸制成的亮闪闪光灿灿鲜艳夺目的军旗。从来没有见过丝绸的罗马人惊呆了,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武器。就在罗马人还没有回过神来的那一刹那,安息人大声呼喊着掩杀过来,罗马人丢下数万具尸体大败而逃。此后,中国丝绸很快受到罗马上层社会的青睐,因它来之不易,贵超黄金,成为西方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
关于桑蚕种子及相关技术外传的故事有许多版本,其中《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一个传闻:大约在公元420年-440年左右,即丝路重开之后,位于今新疆于阗地区的瞿撒旦那邦国国王为丝绸的华美所倾倒,曾经派遣使者向汉族求购桑蚕种子,这个举动立即引起了汉族人的高度警觉,边关驿站对过境人员加强了盘查,并实行搜身,严防桑蚕种子外流。后来,该国王又改向汉族求婚,在迎娶公主的时候,暗中通知新娘带出桑蚕种子,这位公主偷偷将一些蚕种藏在头发之中,带到了瞿撒旦那邦国,随她而去的还有一些养蚕织丝的妇女。她们在那里造了一座“射鹿城”,专门教授该国妇女栽桑养蚕,时隔不久,该国桑荫密布,蚕蛾飞舞,养蚕缫丝很快普及开来。
不管这个故事真与否,但至少说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丝绸的生产技术一直被中国所垄断。谁都知道,垄断行业,最容易获得暴利。因此,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人因丝绸而获得多少真金白银,还真是一个没法测算的难题。
如今,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曾经的丝绸产业优势,已成为中国人的一个美好回忆。工业起步晚,则成为整个民族当今发展的硬伤。现在的老百姓买汽车,往往看好国外技术生产的;买手机,动不动就盯着苹果;甚至连买马桶盖,都觉得外国的好……一些民族自尊心强的人士,气得大呼小叫:国人如此崇洋媚外,我们这个民族怎么得了哦?!
打住,不要激动,更不要动不动就扣别人一顶崇洋媚外的帽子。毕竟人们都有理由向往和追求最舒适生活的权力,因此没必要惊恐。作为一个成熟的民族,我们不仅要有直面差距的心态,还要有奋起直追的勇气。
的确,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推进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落后了。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整个国家几乎没有成体系的工业。人们穿衣的布,叫洋布;各家各户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派头十足的自行车,叫洋马儿……连老百姓日常用的火柴,都叫洋火。估计当时的开明人士看到举国这幅模样,他们的心直接凉成“冰激凌”——他们也在呐喊,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啊。
然而,只要没有绝望,我们的民族依旧可以绝处逢生。从四九年到如今,我们一路狂奔,一路追赶,结果后来居上,如今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今的中国,工业体系基本完善,创新能力与日俱增,甚至出现产能过剩。
据有关报道统计,目前中国在钢铁、造船、高铁、超级计算机、物联网、量子通信、超高压输电等三十多个领域,排名世界第一。或许有人会说,别骄傲,中国的整体工业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我承认,确实我们很多地方还不如人家,但有一点必须指出:我们真正跑步追赶世界的时间,不到一百年,就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也很了不起——估计这是那些划着“洋火”,抽着旱烟的先辈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奇迹。
对于一个自信的民族,我们不要静态地看它现在怎么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它的未来会怎么样。如今的中国,国家安定,民众团结,举国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各行各业生机勃勃……面对这种情景,谁又敢武断地否定,一百年后的中国,不会再现丝路花雨,大唐盛事的图景?!
所以,我坚信,十三亿人的中国梦,就在前面的拐角处。
作者:水泉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