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淡看幻化人生 追寻简单幸福

        陶渊明之所以能做到安贫乐道,任性而为,悠然自得,实则是由于他的心性使然。根本一点是由于内心形成的豁达的人生观、自然观在起作用。陶渊明诗文中表面是对自然、田园、乡村、躬耕生活的随意描写,实则借自然之景、乡村之事,反映作者自由的精神,豁达的人生。
 
        笔者认为陶诗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文学方面对我国田园诗有开宗立派之功,更是文学史上仅有的一个亲自从事农耕并把乡村劳作和生活的酸甜苦辣都由心底流溢于笔端的人。更为重要的是陶诗中充满了种种哲思。陶渊明的思想里,儒、佛、道三者皆有。在儒家入世思想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后,陶渊明的思想更多地倾向于出世的道家和佛家。陶渊明豁达的人生态度,表现在他身心完全融入自然的自由精神和佛家的顺化思想。例如:“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移。"。“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这些用例讲到的“化”、“幻化”、“迁化”,既有陶渊明的宇宙观,又有人生观。在他看来,客观世界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变化是无所不在的,他称之为“万化”。人,作为世界万类中的一类,当然也要随着万化而变化。陶渊明认为这个“化”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怎样生活也不能阻挡它,不如排除忧虑听其自然。“化”是有“尽”的,“化”的尽头是“空无”,死后一切都空了、无了,什么都不复存在。这种“顺化”是陶渊明对生死的态度。
 
        有生有死,世间万物方能生生不息,以至万代。知生之必死,保生之道也不必太甚。陶渊明用“顺化”的思想去化解人的生死困惑,而使他的诗中有一种旷达的气度。较之当下,人们热衷于养生之道,今天吹出个张神医,明天捧出个李半仙,到底能有多少效用。再看看当今社会,机器昼夜轰鸣,车流到处穿梭,资源的开发利用,科技的信马由缰发展。人们执着于生前身后名,贪婪于永不见底的物质欲望。如果能像陶渊明一般淡看人生,顺化自然和社会的种种际遇,功名富贵,成败得失,自然会成过眼云烟,有限的生命将会摆脱无限的欲望的束缚,去寻找自然简单的幸福。
 
        从陶渊明笔下的恬美乡村,我们是否能对现今城镇化大潮中农村环境的保护有所启示。社会要发展,更要青山绿水的发展;要富裕,更要能为我们带来安康幸福的富裕。从陶渊明为了精神和身心的自由,宁愿放弃本可衣食无忧的奉禄,晚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来反观现在的社会,是否能从一种简单的生活里,从陶渊明自由的精神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中明白:人生的幸福安乐,与物质本无太大的关系。基本的生存满足后,更多是来自心灵的感受。我们可否放下太多的欲望,放慢匆匆的脚步,让成功失败,让高低贵贱,在“终当归空无”中淡去;在“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中释然;在“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中去找寻简单、自由的快乐和幸福。
 
        作者:李华明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