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关注老龄农业 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粮稳民安,农业自古以来都是国之根本、民之大计,是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它的健康、稳定发展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因受青壮年外出务工、农业生产效益低等影响,现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45岁以上留守老年人,关注老龄农业,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当下要面对和解决的的现实任务。

       一、老龄农业现状。一是老龄农业日趋严重。某乡镇脱贫攻坚网格化就业台账数据显示,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45岁以上高达96%以上。二是文化水平低。某乡镇脱贫攻坚网格化就业台账数据显示,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老龄人员,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为57%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为9%左右。三是体弱多病。某乡镇脱贫攻坚网格化健康台账数据显示,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老龄人员,部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全镇持有残疾证人员570人、持有慢性病卡1412人,从事农业生产老龄人员“带病上岗”普遍存在。

       二、老龄农业形成原因。一是人口出生率低。自1973年以来,我国逐步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历时4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多地少得到有效缓解,但人口出生与年龄老化严重不协调,据计生部门统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敦寨镇人口出生率从1972年的32. 66%下降到2020年的1. 09%,可见,出生率的下降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明显,农村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二是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因受农业生产效益低、农业就业时间短、就业岗位少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有的举家外出,留守在家务农的大部分都是老龄人。三是农产品价格低。以种植水稻为例,种植1亩水稻,需投入种子、肥料、农药、劳力等成本1000元,收入出田谷1200斤,每斤市场价1元,种植1亩水稻正常年份净赚200元,如发生洪涝或干旱等自然灾害,减产和绝收现象也时有发生,种出的农产品不仅价格低,有时甚至卖不出去,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中、青壮年劳动力不愿从事或不会从事农业生产。

       三、老龄农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一是耕地浪费严重。现在留守农村的老年人大多只选择生产条件好和离家近的田地耕种,耕种条件差、产出低、离家远的耕地直接撂荒或闲置。二是土地产率低。因老龄农民体力有限,现在许多农民种粮就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口粮需求,原来一年可以种两季作物,现在也只种一季,一地多种多产多收已很少出现。

三是耕地土质下降。因老龄农民文化程度低,农产品生态、绿色意识弱,环保观念不强,在农业作业时,不科学用肥用药用水,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农药残留量高、土质污染。

       四、应对老龄农业的建议和措施。一是出台保护耕地政策。对已经撂荒或闲置的耕地,村两委依法收回,重新承包给有种植意愿的农户,与村两委签订村集体土地承包合同,并给予适当的开荒补贴扶持。二是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部门和企业,引进符合农业生产需求的先进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降低农业生产对人工的依赖程度,继续完善和改变现行的耕地地力补贴方式,执行“谁种补给谁”的原则,把耕地地力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用在耕种和使用农机群众手中。三是鼓励发挥老年余热。老龄农业给适龄农业劳动人员带来的农业负担是不言而喻的,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在发展新型农业的条件下,充分开发老龄农业劳动力资源是非常必要而又可行的,农业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我们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面对众多的老龄农业人口,我们应该转变固定思维观念,崇尚“老有所为”,在农业领域寻求老年余热的发挥,老龄农业从业人员有着几十年的务农经历经验,虽然体力不如青壮劳动人员,但农业生产还离不开他们,他们虽不能亲自进行劳动量需求大的农业生产,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指导青壮劳动人员进行农业生产,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四是大力推广适用型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科学合理的用肥用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面积实施生态绿色农业生产是新型农业的发展之道,也是保障农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科技支撑。(杨宗成)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