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勇闯”老年团:代际和谐与文旅发展的新思
00后“勇闯”老年团:代际和谐与文旅发展的新思考
这个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一种独特的旅游现象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00后年轻人主动加入“夕阳红”旅行团,与爷爷奶奶辈的游客一同踏上旅程。这些年轻身影穿梭在老年游客中间,形成了旅途上一道新颖的风景线。他们不再是进行“特种兵式旅游”,而是跟着老年人的节奏,慢慢品味旅途的风景。
一、从“特种兵”到“慢游者”的现象转变
曾几何时,“特种兵式旅游”在年轻群体中席卷开来。他们凌晨抢票、日行万步、匆忙打卡,让旅行变成了疲惫的任务。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主动选择了老年团的慢节奏。00后女孩小晴对比了这两种旅游方式的差异:“以前和同学玩‘特种兵式旅游’,凌晨四点爬起来抢门票,一天扎进三个景点,晚上累得倒头就睡。”而参加老年团后,她发现整个旅程的节奏和体验截然不同。另一位23岁的市民小李坦言,自己选择老年团是因为自主旅游时,仅行程攻略就耗时数日,交通、住宿等琐事更让他身心俱疲,“感觉比上班还累”。而老年团成熟的线路规划和全程的贴心服务,让他可以彻底省心,只需安心游玩。
二、年轻人为“慢时空”买单的背后动因
年轻人选择老年旅行团的理由多样而丰富。低成本高性价比是首要因素。低价旅游团因“高性价比”常吸引不同年龄段游客,尤其老年群体与追求省钱的年轻人。例如,湖北男子阿瑟就曾报名398元四天三晚的老年团,这种低廉的价格对预算有限的年轻人极具吸引力。对松弛感的追求是另一重要原因。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张波分析,年轻人参加老年旅行团的现象说明年轻一代的游客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从这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的旅游已不是单纯的观光或特种兵式的打卡,而是趋向于‘慢’,这种‘慢’更能获得休闲、度假的体验。”情感需求的满足同样不容忽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旅游大数据中心主任钟栎娜指出,旅游途中跨越年龄的交流,是一种双向奔赴,相互获得认同和愉悦。这也打破了代际之间的刻板印象,让彼此认识到,不同年龄的人并非生活在平行世界。
三、代际互动收获的温暖与价值
00后女孩小晴在参加老年团时,70岁的谢大爷主动把靠窗的座位让给她,还从布包里掏出个苹果:“小姑娘,路上吃,解解渴。”到了景点,老人们拉她帮忙拍照,还会认真请教“怎么把人拍得更显年轻”。围桌吃饭时,长辈们总把她当成自家孙女,一人一筷子地往她碗里夹菜。这种被妥帖照顾的感觉,让年轻人找到了与家人出游的温暖。小红书网友“瓜头”分享了她参加前往俄罗斯的老年团的经历:“俄罗斯天气冷,我带的衣服不够,他们就把自己的外套、帽子、暖宝宝还有零食都塞给我,特别暖心。”老人们自律和守时的特点也让年轻人称赞不已。“我之前和朋友出游,大家总爱临时变卦,说好了早上8点出发,有人能睡到11点,一天的计划全泡汤。”而老年团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长辈们守规矩、“少事儿”,让年轻人直呼这才是“神仙旅游搭子”。
四、差异与摩擦并存的现实挑战
代际融合的旅程并非总是完美。生活节奏、消费观念乃至价值取向的差异,都可能在旅途中带来摩擦。一些年轻人或许只是出于“打卡”心理加入,一旦现实体验与预期落差过大,便容易产生情绪反转。小李分享了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团里一个年轻女孩与一位婆婆同住一间房。女孩洗完澡后,浴室地板上残留了不少积水,婆婆向来注重整洁,见状十分不满,当即要求女孩清理干净。两人在半夜吵得不可开交,婆婆气得直抹眼泪,一度闹着要提前结束旅程。消费观念的碰撞也时有发生。参加过老年团的“95后”女孩乔乔曾在景区看到特色手工艺品,当即决定花数千元购买。同行的张阿姨见了连连劝阻,“这东西又不实用,花这冤枉钱干啥?”乔乔觉得自己喜欢就好,张阿姨却认为她“不会过日子”,两人最终不欢而散。
五、文旅融合与代际交流的新路径
浙江一家主要负责线上运营的旅行社经理叶先生表示:“据我观察,年轻游客报老年旅游团的现象应该会长期存在,并有持续上升的可能。”如果有过报老年团旅游经历的年轻人,在网络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可能还会引发更多人的好奇心,从而引爆年轻人报老年旅游团这一现象。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教授认为,这一现象背后,是年轻人旅游消费观念的显著转变——从追求“特种兵式”的速度与数量,转向对品质与深度体验的追求。老年团固有的慢节奏、重体验模式,恰好击中了当下年轻人对放松休闲的核心需求。蔡尚伟指出,“这种自发的、兴趣驱动的‘互助’旅行,本质上是一场双向的交流互鉴”。年轻人在旅程中感受长辈的自律与人生智慧,老年人则接触年轻人的新观念与新事物,这种互动能有效推动社会传统的传承。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分享自己“勇闯”老年团的经历,这一趋势可能将继续升温。正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旅游大数据中心主任钟栎娜所言,这种跨越年龄的交流,并非像我们生活中很多场景下的单向输出,而是一种双向奔赴。当不同年龄的人能在旅途中彼此陪伴、互相滋养,这样的风景,远比任何景点都更动人。
(邦洞街道办事处 谢青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