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鸡排与600元情绪价值:一场市井经济的胜利
6元鸡排与600元情绪价值:一场市井经济的胜利
六块钱的鸡排不止是鸡排,更是一份在精准算计时代里稀缺的真诚与温情。一辆三轮车、一口铁锅、一份6元的鸡排,江西景德镇“鸡排主理人”李俊永在这个秋天突然站在了流量的中心。国庆期间,他的摊位前队伍蜿蜒百米,有人排队3-4小时只为体验这份“6元鸡排+600元服务”的魔幻组合。
“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如果袋子被风吹走,我不承认收了你的钱”——鸡排哥频出的金句与真诚服务,让他在短时间内从街边小摊主成为景德镇文旅推介官。
一、爆红密码:情绪价值成为核心竞争力
鸡排哥的爆红,本质上是一场“情绪价值”的胜利。在物质充裕的时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产品本身的功能性价值,转而追求消费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与心理满足。鸡排哥提供的恰恰是标准化连锁品牌无法复制的温度感与独特性。他知道常客的口味偏好,记得他们的生活近况。他与学生约定“四点半后不接待散客”,并且学生便宜1元。这些看似反效率的原则,背后是对人际关系的坚守。有网友精准评价:“6元的鸡排,给出了60元的服务,600元的情绪价值”。当太多商家把“亲”“宝”挂在嘴边却缺乏实质关怀,当太多商家“过度包装”失去产品本真,鸡排哥用行动证明了 “认真做好每份产品,慢慢攒下顾客群”的朴素道理。
二、现象背后:社会情绪的双重投射
鸡排哥的走红投射出当代社会的双重情感缺失。一方面,在高度原子化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日益稀缺。鸡排哥的摊位成了一个临时构筑的“社区”,顾客在这里获得的不仅是鸡排,更是被看见、被记住的温暖。另一方面,在标准化服务席卷每个角落的今天,人们厌倦了那些被精心设计、毫无惊喜的服务流程。鸡排哥的“脱口秀式卖货”打破了消费场景中程式化的互动模式,创造了新鲜的真实感。他的爆红也反映了大众多年来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需要找一个情绪释放口。鸡排哥公开制作过程,表示“不存在任何的科技与狠活”,恰恰击中了这一社会焦虑。
三、文旅启示:个体IP与城市形象的全新融合
景德镇官方的反应堪称迅速。在鸡排哥走红后,当地文旅部门迅速授予他“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称号,成立工作专班维持秩序,还专门协调出靠近景区的固定经营区域。这些举措显示出城市管理者对民间自生流量的重视与把握能力。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再到景德镇鸡排哥,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城市的温度正从市井烟火中生长出来,而非精心设计的宣传片。这些平凡的劳动者成为了城市最生动的名片。鸡排哥的爆火为景德镇人气锦上添花。整个国庆假期内,飞猪、携程等数据显示,景德镇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60%。一个人,一块鸡排,让这座瓷都火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流量悖论:狂热围观与本质迷失
然而,流量如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热情的游客将摊位围得水泄不通,当镜头几乎贴到脸上拍摄时,“鸡排哥”的无奈呐喊——“我人都要窒息掉了”撕开了流量狂欢的另一面。部分顾客为了拍视频反复插队,扰乱正常秩序,更有主播为了拍素材,直接把镜头怼到他脸上。黄牛将代排队价格炒至50元/小时,开摊首份鸡排号码牌一度被炒到200元。这些无序的追捧已从“支持”异化为“消费”。当个体的劳动空间被压缩为“秀场”,当真诚的互动沦为流量工具,情绪价值的内核便被彻底解构。最初的温情在过度曝光下面临变质的风险。
五、长远之道:留存城市真正的温度
面对流量的双刃剑,鸡排哥本人展现出难得的清醒。他拒绝加盟邀约,暂时没有直播带货的打算,坚持“守住摊子比啥都强”。当媒体问他如果有一天顾客没有那么多会否失落,他回应:“那也还是回到了我的日常生活中...我不在乎这三天五天是否赚到钱。我在乎的是后面的365天,我要的是细水长流。”对城市而言,比打造网红更重要的,是夯实城市的文化底蕴、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营造诚信经营环境。景德镇在努力接住这份“泼天流量”的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将短期关注转化为长效发展。
真正的城市吸引力,不在于一时有多少网红打卡,而在于日常的真诚与温暖。鸡排哥的摊位前,依然排着长队。一位专程从南京来的游客感慨:“我开了10小时车,就为来看看这个把6元鸡排炸出600元服务的人。”
互联网能快速“造神”,也能顷刻间“毁神”。但无论流量如何起伏,街边小摊的烟火气里,始终蕴含着商业最本质的真理——真诚用心的服务,永远有吸引力。
(邦洞街道办事处 谢青秀供稿)




